有趣的植物-药用植物

你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吧?

相传中华民族启蒙之初,有个“神农氏”,为了解除人民的疾苦,不顾中毒、死亡的危险,踏遍山川,口尝野草,以便了解每–种野草的性味、功能,能治何种疾病。他曾经一天遇到七十二毒,由于他样样都有解法,终能化险为夷,安然无恙。不幸的是,当他尝到第一百种草药时,吃的是断肠草,无法可解,结果中毒身亡。

这只不过是一个神话故事,“神农氏”便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化身,“尝百草”是千百万劳动人民采药,认药、用药的一个缩影。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有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病痛的药。”历代劳动人民就是这样逐渐积累起中草药知识的。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由于它们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所以,人们早就通过实践掌握了许多药用植物的性能功效,如麻黄能治哮喘,大黄能泻下,当归能调经,常山能治疟疾,……又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对于不少药用植物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于是编造出种种神话故事来形容、夸大它们的作用。如何首乌本来可以乌发、黑须,但被说成可长寿延年的神药;灵芝草则被夸张为可使人长生不老的仙……

这里介绍三种奇珍的药用植物,供读者欣赏。

参中之“王”–人参

民间关于人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一个为医治父亲重病而极尽孝诚的农夫,有一天到深山去砍柴,忽然被身后突如其来的童子的笑声给吓住了,接着这个童子就含笑走到面前,要农夫跟着他走。他们走到一棵阔叶树下,童子就象烟一般的消逝了,农夫感到非常奇怪,他发现就在童子消逝的地方,长着两棵茁壮的人参。他把它挖起来,带回家,给他的父亲吃了,他父亲的病就好了。传说人参是由仙童变的,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人参形状象人,以及人参对某些疾病疗效好,对人体有补益作用倒是事实。

我国东北所产人参是闻名世界的补药。我国所产参类药材很多,有党参、太子参、丹参、明党参、人参、盘龙参、玄参、沙参、七人参、小红参、拳参等,但最为名贵的是人参,因而可称它为参中之“王”人参之所以名贵,不仅是因为它能够治疗许多疾病,还因为它生长慢、产量少的缘故。一棵人参种下最少生长4~6年,才能挖出作药。至于野山参(即野生人参),不仅生长缓慢而且难于采得,所以更是“物以稀为贵”了

人参属于五加科。人参的根因有分叉,看起来象人的腿,全株又有点象人形,于是得名人参。在人参属中全世界只有六种,其中人参、西洋参和参三七最为有名。它们都是贵重的药材,各有各的“神通”。人参主治虚脱、虚喘、崩漏失血以及一切元气虚弱、气虚津少等症;西洋参能治阴虚发热、咳咯血、口渴津少等症;参三七主治跌打损伤、各种出血等症。

人参的“脾气”挺怪,所以栽培较难。它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比较耐寒,怕直射光面喜散射光和斜射光。对土壤的要求也较严格,以排水良好、含有丰富腐植质的沙壤土为最好。在东北长白山区栽培较多五年即可采控,但质量比野山参为差。

市面上所售人参分白参、红参和生晒参三种。白参,挖出后经水烫再浸白糖后晒干,又叫白糖参。若挖出后蒸熟晒干或烘干的叫红参。生晒参,即挖出后除净泥土晒干即成。

人参极易虫蛀变质,需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少量的可将人参放置在装有石灰的木箱中,要封严,不使透气最好。在雨季更要多加注意,经常使其干燥以免霍坏变质。

古代的“仙草”–灵芝草

具有反封建精神的戏剧“白蛇传”中,有一段白蛇盗灵芝草救许仙的情节,说明灵芝草是“起死回生”的神奇药物。在神话故事中不乏对灵芝草神效功用的描述。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种“神药”?到底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我们应该找到科学的回答。

在古代书籍中,最早记载灵芝草的为《神农本草经》,它把灵芝草列为上品,有赤、黑、青、白、黄、紫芝之分。《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李时珍说:“芝属于菌类,可食。”这些记载说明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灵芝草了。

近代已经证明确有灵芝草这种植物。它属于真菌类,多孔菌科。它为寄生植物,植物体(即子实体)上部有半圆形木栓质茵盖,上面有光泽,初为黄色,以后渐变为红褐色,下部为菌柄,圆柱状,侧生在菌盖的一边,紫褐色有光泽。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均有生长,多生于麻栎、栓皮栎、槲栎等阔叶树的木桩旁。以夏秋两季采的最好。

既然确定了有灵芝草这植物,那么它对治病有效没有?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吗?我国近年来对灵芝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从成分分析、药理试验,一直到临床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定了灵芝草对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气管哮喘、高胆固醇症、白细胞减少症以及慢性克山病,都有一定的疗效。至于灵芝草的“起死回生”之说,则只能看作是神话中对灵芝草药用的艺术夸张而已。

灵芝有两种:一种为灵芝(或叫赤芝),一种为紫芝。紫芝色为黑褐色,菌盖大者长和宽均可达20厘米。灵芝色为红褐色,菌盖大者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这两种灵芝的药效相同。

近年来灵芝草已在实验室内培养成功。不过人工培养的灵芝不如野生灵芝效果好。

冬虫夏草

在我国西南和西北的四川、云南、青海、甘肃、西藏等地,盛产一种世界上稀有的名贵中药材,这种药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为虫,夏为草”所以叫冬电夏草,或夏草冬虫。

冬虫夏草怎样生成呢?经过调查研究才知道“冬虫”是一种昆虫–蝙蝠蛾的幼虫。这种幼虫很象家蚕,有3厘米长,分布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甸土层中,依靠食用珠芽蓼的地下茎而生活。在幼出活动期间,如果感染上了冬虫夏草菌(属于真菌),这种菌就在幼虫体内吸取营养,菌丝不断生长,最后使虫体整个充满菌丝,这时虫即死去。待来年5~6月份,这种菌则自死去的幼虫头部长出子实体,长4~11厘米。这个子实体露出地面,很象草苗,所以称为“夏草”。子实体通常只有一条,间或也有2~3条的。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有名的补药。性温味甘,入肺经、肾经,能秘精益气。中医常用它治疗肺结核、咯血、老年虚喘、阳萎、遗精等疾病。

冬电夏草生长在高寒的生活环境中,常见于腐植质多的高山草地,草坡上和草原地带。端午节前后采控为宜。因为此时采挖的虫体肥壮,外皮色黄,内心色白,质量最好。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