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植物-耐旱植物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人人都懂得的,没有了水,鱼儿就要丧生。水对于植物来说,同样有着生命攸关的作用。诚然,大多数的陆生植物不是象鱼儿-样整天泡在水里,但是离开了水,植物就失去了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

可是,世界上却有一些植物很奇特,它们可以在极其干旱的环境中生活,安然无恙。它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使它们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叶子发生变态,有的茎叶表面角质化,可以减少丧失水分;有的茎发生变态,形成各种各样的贮水组织,可以在干旱季节,逐渐动用贮存的水分,以维持生命的需要;还有些植物在干旱季节落叶或呈枯死状态,以此渡过难关,然后再复活。这些有着顽强生命的耐早植物,在与外界环境生与死的搏斗中,已经赢得了胜利,争取了生存条件。

纺锤树

南美洲有个国家叫巴西,在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而多雨,那里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森林,一种世界闻名的水生植物王莲就原产在那里。亚马孙河的河面上飘浮着王连那大而圆的叶片,有时还出现大面美丽的花,把河面装饰得十分好看。

在巴西的东部和西南部,冬季却极度干旱,那里树木很少,只有干旱的草原。在这干草原与亚马孙河流域之间的广大地区,气候很特别,全年的雨量过于集中,一年中有5~8个月的早季,很少落雨。

在这种特别干旱的环境中,不能适应的植物都被淘汰,能够活下来并能发展至今天的,都是有高度抗早本领的。那里的不少树木,不象我们这里的树木冬季落叶,它们偏偏在炎热的季节落掉叶子。这种热天落叶的林木,叫作巴西早热季落叶林。

在巴西旱热季落叶林中,生长着一种木棉科的纺锤树,树干的形状很象纺线的纱团,两头尖,中间又粗又大。这膨大的部分直径可以达到5米,它的作用可大呢!雨季到来时,纺锤树大量地吸收水分,把水贮藏在这大“肚子”里;等到干热的早季来临后,它一方面落掉叶子,以减少水分蒸腾,一方面动用体内的墅水,以保证自身需要。纺锤树就是这样施展本领,安全地渡过是季的。

纺锤树的上端,生长着许多枝条,叶呈心脏形,开红色的花。远远看去,纺锤树又象个特大的“花瓶”,“花瓶”中插着鲜花,别有风趣。在干热季,行人口渴时,还可以打开纺锤树的“大肚皮”,取水畅饮,消暑解渴。

世界上能贮水耐早的树木,还不只是纺锤树一种,后面还要谈到的“大胖子树”也是一种。另外,在古巴西部平原和波诺斯岛的干早沙地上,生长着一种棕榈树,“肚子”也膨大成贮水器,样子也象个大花瓶,所以叫它瓶形棕榈树。当地居民常把它锯下来当木桶,收藏粮食。也有人把棕榈树锯下来,经过修饰、绘画,作为大花瓶,安放在古巴式的大住宅里。

会假死的龟甲草

有些植物耐旱的能力,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其方法也是绝妙的。

非洲南部地区的沙漠上有一种草,很奇怪,能“神出鬼没”。在那骄阳似火的干早天气,它象个“乌龟”趴在地上,背上还有皮状龟纹,不知底细的人,很难知道它是一种还活着的植物。雨季来了,这种奇怪的草,感知了水分,居然伸出头来,长出枝叶,并且很快地开花、结果。

早季到了,它就来个“舍车马、保将帅”,让上面的枝叶全部枯死,只留着象乌龟壳一样的短茎还活着。这样,可以使它节余很多水分,保持它的生命。这是一种适应干早的巧妙本领。所以,在大早季节,任你百日无雨,它却安安然然,并不发愁。这种奇怪的草,人们叫它龟甲草,它是一种薯黄科的单子叶植物,和我国的山药同属一科,亲缘很近。

自然选择,象过筛子一样,把那些不能适应极度千旱的植物都淘汰了,留下了有特殊耐早本领的植物,仍然生长在干旱的热带沙漠上。

旱不死的仙人掌

我们常见的仙人掌,是仙人学科的一大类植物,样子千奇百怪,有的象手掌,有的象皮球,有的宛如长鞭……人们喜爱它的形态,常把它作为有生命的工艺品赏玩,颇具风雅;有的还能开出美丽而芳香的花,更加诱人爱慕。

仙人掌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000种以上。它原的水分。仙人掌一方面“开源”,一方面“节流”,使它总不缺水,始终保持青绿,并能不断生长。

我国北方的仙人掌,多见于盆裁,冬季怕冻,须移入室内;南方的仙人掌多为野生。在干旱的海南岛西部,每当夏秋之交,其他植物因缺雨而枯黄,唯有仙人掌鲜花竞放,艳丽的黄花映着碧海,别有风趣。在那里,仙人掌也能长一、二米高。有的地方还出现仙人掌林。

关于仙人掌,还有一段趣话。澳洲本来不产仙人掌,后来引入了,澳洲内地的沙漠、半沙漠区的气候很适宜仙人掌生长,不多几年,蔓延的遍地皆是,侵占了广大的牧场。政府每年要费几百万镑的巨款也清理不了它,成了一种灾害。直到后来,从墨西哥引进了一种专门蛀食仙人掌节的昆虫,才把这个祸害扑灭下去。

沙漠英雄–胡杨

“早穿皮袄午披纱,夜里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人们形容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大沙漠气候特点的口头语。

这话说得真实。在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沙漠上,太阳一出来,晒得热沙烫人,中午的沙面温度可以升到60°C;当太阳西沉,夜幕降临以后,沙子散热很快,很短时间就把一天吸收的热散失净尽,沙面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C左右,所以,在一天之内温差变化很大。夏季的最高气温达到41°C,冬季最低气温低至零下40°C.

在这样寒暖无常极度干旱、长年不落雨的沙漠中,却生长着一种树木–胡杨。它属于杨柳科,和杨树、柳树是一个“家族”的。人们把生活在沙漠中的胡杨称为“沙漠英雄”。

胡杨在新疆的沙漠上是唯一的高大树木,最高的达到32米,一般的高度不超过25米。有一株大胡杨树干要两人合抱。胡杨可以长成树林,成片分布,或成林带分布。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库始走廊,胡杨林长达700华里。那里的胡杨林是世界上少有的荒漠森林,面积达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约为460多万立方米。为什么唯有胡杨才可以在沙漠上成活并能蔚然成林呢?这不是偶然的,是由于胡杨具有适应干早的特点所决定的。

胡杨的根系特别发达。胡杨生长在年降雨量只有10~50毫米的沙漠上,而它每年的水分蒸腾量要达到2000毫米以上,大于降雨量40倍到200倍,因此,胡杨只好依靠地下水。根系在缺水环境中锻炼得特别发达,一株胡杨的根长达20余米,密如蛛网,能在几十平方米内,在2~5米深的地下吸收水分。它的根并能利用含盐分很高的水分。胡杨正是依靠这样的根系,才能身居沙漠不缺水。

胡杨树根根相连。一棵胡杨树,它的根四处串生,由根上又能发出芽来,成长为另一株胡杨,小胡杨长大了又可以串生新的胡杨,由此分生下去,一棵老树能串生成一片胡杨林。有人下工夫考察过,在胡杨林中刨开纵横几十米的土层,发现它们的根连着根,代一代的子孙都连着老祖宗。只要有一棵吸收到了水分,其他株便能分享,这样便加强了抵御于旱的能力。

胡杨树有惊人的繁殖后代的能力。一株胡杨,年可以结几十万颗种子,它的种子不但很轻,而且头上还长着絮毛,可以借风力四处飞扬,落在适宜的环境,便发芽生根。有时也飘落在由高山上流下来的雪水中,水枯竭后,它便在泥沙上密密麻麻地生长起来。当然,也有不少种子在酷热的沙滩上死亡,因为它是“以多取胜”的,总有一些种子落在适合发芽的地方它的种子只要一粘上湿润的泥土,60个小时内便可发芽生根,于是,小胡杨便生长出来。

胡杨有种叶形,幼枝或新发的枝条上的叶窄长些,有些象柳树的叶;老树和老枝上的叶是宽卵圆形,叶缘有深锯齿。胡杨叶申含有大量的钙和钠盐,是牛羊的好饲料。

胡杨和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了它,人们可以在沙漠里歇脚,利用它筑屋居住,取薪做饭,用材做家具等。胡杨林是人们征服沙漠的前哨阵地。另外,用刀割破胡杨树皮,能流出一种树汁来,群众叫它“胡杨泪”,它含碱质,可以用来蒸馒头、洗衣服;它又是一种良药,有清热、解毒、止痛的功效。叶子又可以治疗高血压。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