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植物-木本油料植物

人们大都爱吃炒得焦香的花生、芝麻、大豆、向日葵……它们之所以那么香,就是因为它们的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小小的“油库”,因此,炒食后,口香味美。不过,这些都是人们种植的草本油料植物,需要每年种,每年收。

世界上还有一些树木,它们的果实或种子也含有大量的油脂,人们称这些树木为木本油料植物。它们不需要每年种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它们可以“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它们生活力较强,既抗病又抗灾;产量高、用途广,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有的还是优良的食用油料,有“铁杆芝麻”之称。
我国木本油料的资源极为丰富,象南方的油棕油瓜、椰子、油茶、乌柏、香榧等,北方的胡桃、山杏、车梁木、文冠果、花椒、榛子、松树等,都是木本油料植物。

多数术本油料植物都为大家所熟悉,象胡桃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但是,人人都习见如常,也就不再给大家介绍了。世界上还有一些我们不易见到的种类,给大家作以介绍,以扩大我们对木本油料的认识。

四不象的长叶竹柏

你可能听说过,或在公园里见到过一种极其特别的动物,长得十分奇怪,身子似驴非驴,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人们只好给这种既不象驴、又不象马,既不象鹿、又不象牛的奇特动物起了个名字,叫“四不象”。它是我国珍奇的特产动物,多饲养在公园里,供人们观赏。

植物中也有这种类似情况。有一种植物,树形如塔,壮观美丽,但似柏非柏;叶子宛若竹叶,又似竹非竹;树干高大耸直,却似松非松;种子核果状,又似桐非桐。人们称这种四不象的植物叫长叶竹柏,又名竹叶球、桐子树。

长叶竹柏是罗汉松科的一种常绿乔木,能长20~30米高,粗1米,茎为木质,不象竹子的茎是中空的。它的材质优良,寿命可达数百年。叶子很象竹叶,对生在小枝上,呈椭圆状披针形,有平行的纤细叶脉,两面苍绿而有光泽。雄花和雌花不长在同一棵树上,就是说长叶竹柏有雄株和雌株之分。

长叶竹柏每年3~4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一般在侧枝的叶腋里长一、二粒种子,种子象个小球,直径1.5~2.3厘米。成熟的种子外种皮由淡黄绿色变为紫褐色,外面略有白粉,一棵成年树可产子几十斤到100斤,有的大树可年产300~400斤,个别单株能产到1200斤。

长叶竹柏的种子含油量达到30%,种仁的含油量达50%,出油率达30~45%,含油量和出油率与花生、油茶差不多。榨出的原油黄褐色,胶质较大,味苦涩:可供照明、制肥皂和供工业用油。如将原油加温提炼后,油色淡黄,透明清澈,不涩不苦,可供食用。精炼处理剩下的皂脚,也可以作肥皂,油可以作肥料。因此,长叶竹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野生油料植物。长叶竹柏的故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有些地方还有野生纯林,长江以南的其他省也有分布。日本的琉球群岛、柬埔寨、越南等地也有大量分布。由于它树形美观,枝叶婆娑,四季长青,近年来南方的公园内也引种栽培,这种观赏植物颇受人们喜爱。

患者“益友”–油橄榄

“一盘果,可当作一顿美餐;一羹匙果汁,又是一剂治病的良药……”这是人们对油橄榄如实的赞美。油橄榄是木犀科的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人们画的和平鸽嘴里衔着一根树枝,就是与油橄同类的树木枝条。

油橄榄的油产量占世界植物油生产的第四位,全世界每年的总产量约为133万吨。油橄榄的果肉合油率在25~30%之间,有的高达40%,果肉风干后,含油率高达50~75%。它的油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食用油,在它的原产地家家户户用它来烹调,有着特殊香味。有趣的是,经常吃这种油的人,很少患高血压症,近年来引起了广泛重视,它成了高血压患者难得的“益友”

为什么油橄榄油不会引起高血压病症呢?这跟它的油脂成分有关。它的油脂由10%的甘油和90%的脂肪酸组成。在脂肪酸中,油酸占85%,棕榈酸占6~9%,亚油酸占4%,只含有极少数的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都是不饱和酸,很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在油橄榄中几乎不含胆固醇,大家知道,多数情况下胆固醇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冠心病等,吃油橄榄油就遇不到这个麻烦,也就不易引起血管硬化,况且油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它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食用油。

油橄榄油还有治疗肝病和肠胃病,治疗消化不良和四肢虚弱的功能。这种油是人类食物中产生热量最高的食品,每一克油能产生9328卡热,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吃上5~6克橄榄油,便可以满足对热量的需要了。果实可生食,还可以制成罐头食品或醃渍食品,作为佐膳佳肴。

油橄榄原产在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已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在西班牙、意大利和突尼斯等国家:在希腊、葡萄牙、阿尔巴尼亚栽种也很多,目前已引种遍及30多个国家。油橄榄在原产地有大量种植,郁郁葱葱,蔚然成林。叶披针形,长3~8厘米,叶背有银白色鳞片。在阳光下,浓绿与银白交相辉映,十分美丽。5~6月开白色或淡黄色花,11~12月果实成熟,肉质核果近球形,长1~4厘米,象个枣子,但是成熟后有紫黑色光泽,

我国的油橄榄是在1956年由欧洲引种而来的,1963年首次见果。1964年又再次扩大引种。至今发展到我国南方各省都开始种植。每亩种10株,大约可以亩产150斤油,而油茶林亩产只有5斤油左右,油橄榄的亩产量是油茶的30倍。因此,油橄榄是很有价值的木本油料植物。

猪油果

“猪油”出在猪身上,怎么长在植物上,这岂不是怪事吗?是啊,要不,怎么说植物界无奇不有呢!在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省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特别有趣的植物,名字叫猪油果,也叫油瓜。它是一种常绿的藤本植物,茎如龙蛇,长40~50米,攀援在其他植物上,掌状叶又厚又硬,四季常青。

人们查-查猪油果的“家谱”,发现它与南瓜、葫芦是一个“家族”的,同属于葫芦科。它很特别,能在春季和秋季各开一次花,结一种象香瓜一样的果实,直径15~35厘米,初为绿色,熟时略带灰黄色,被有白粉

每逢3月和10月,猪油果开黄白色花,五瓣。奇怪的是,它的花要在晚上8点钟后开放,翌晨就谢了,象“昙花一现”一样,要避开热带的阳光。那时,你可以在月光下欣赏它那清秀风雅的花。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它的果实中生有6个象鸭蛋大的种子,偶而有8个的,一边稍扁平。比我们吃的西瓜子、南瓜子不知大了多少倍,人们把这种瓜子叫作“瓜子王”

“瓜子王”是个油葫芦,剥开坚硬的种皮,用手都可以捏得出油来,种仁含油量高达70~80%,比胡桃的含油量还要高。更有趣的是,把这种鸭蛋大的种子放在火里烧熟,吃起来味香如猪油,因此,把这种植物叫作猪油果。榨出的油淡黄色,清亮透明,甘美可口。种仁榨油后剩下的油渣,也是“宝贝”,其中含蛋白质70%,可与牛肉媲美。

这种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油料植物,早在1933年就被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所发现,但当时不可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才被引种成油料作物。它分雌株与雄株,种植时要挑选雌株,这样可以多产油瓜,一般种10株雌树,留上一株雄树即可传授花粉。

猪油果又是一种速生高产树种,一年可长高10米,二年后便可开花结果,十年树龄,亩产油可达100厅,最高可达400斤。油桐平均亩产油只有10斤,猪油果的亩产量是油桐的10~40倍,并且它的结果期也长,可达70~80年。

猪油果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罗马尼亚已从我国引种成功。

世界油王—油棕

假若你有机会身临海南岛的油棕园,便能饱赏奇特的南国风光,高大潇酒的油棕,把海南宝岛装饰得艳丽清翠,风景宜人。长达3~4米的大型羽状叶子,丛生在油棕的茎顶,宛如绿色的喷泉,“喷”向四面八方。海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风止,美丽的油棕又恢复了安静。

碧波千顷的油棕林,是南国的“油海”。油棕是一种高产的木本油料植物。油棕的果肉含油率高达50~60%,种仁含油率也在50%以上。果肉出的油澄黄色,精炼后是味美的食用油脂,可以制作高级人造奶油,还可以作工业上机器的润滑油和内燃机的燃料以及金属的防锈剂等。种仁榨出的油叫棕仁油,黄褐色,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棕榈油富含维生素A、E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具有溶解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作用。

油棕又是速生树种,定植后两年半即可结实。奇妙的是,它一年到头都开花结果,在同一株树上往往有的开花,有的结果,有的果实已经成熟。长叶竹柏是偏阴性树种,幼年极耐荫蔽,生长缓慢,五年生幼苗仅有40~80厘米高,十年以后才生长迅速,不如油棕见效快,所以长叶竹柏目前仍是野生油料资源。油棕改良后的新品种,果大肉厚、核小壳薄,每亩产油量可达530斤,相当于花生的五倍,葵花子的七倍,菜子的十倍,大豆的十二倍,棉子的二十四倍,它的结果期长,可达30年,能活50~90年。因此它被誉为“世界油王”。

它的花序生于叶腋,有趣的是,未成熟的花序,割开后能流出糖汁,可以酿酒,制糖,或作饮料。果实聚生在果苞中,每个果苞重12~18斤,有的重达40多斤,里面着生着卵圆形的果实100余个。每株可产7~8个果苞,果实熟时呈橙黄色。

油棕这个速生高产油源被发现以来,仅仅十几年就获得迅速发展。它原产在北非的几内亚,目前传遍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在南美洲北部“安了家”。马来西亚1975年的种植面积比1960年扩大了十一倍,产油量增加了十五倍,年产油猛增到120万吨,出口量达到百万吨以上,跃居世界第一位。

油棕对我国来说,是一种舶来植物(指稀有的,非本国的植物,希腊语的意思是“外国的”)。1920年引种到我国的海南岛,至今在海南岛已广泛种植,云南、广西也种植成功,进一步扩大种植,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