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将永利碱厂南迁五通桥为乐山现代工业打下基础

天津永利碱厂被毁侯德榜将新厂址选在五通桥

侯德榜又名侯启荣,字致本,1890 年8 月9 日出生于福建省侯官县(现福州市台江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在1913 年以10 门功课1000 分的优秀成绩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1921 年,他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接受永利制碱公司的聘请,回国发展国内的化学工业,期间兼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教授。

纯碱(碳酸钠)是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当时,英、法、德、美等国家根据比利时人索尔维的制碱方法,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索尔维工会,对会员国之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乐山文史专家魏奕雄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发展工业全部都是依靠进口的“ 洋碱”,而“‘ 洋碱’一旦中断进口,以碱为原料的工业便只能停工。”

在南开大学1986 年出版的《侯德榜》一书中,提到了侯德榜在与德国厂方谈判遇到的挫折:“尤其涉及技术之处,均讳莫如深”。不仅技术保密,对方还以高价刁难,提出诸多无理要求。正是遭遇这样的情况,身为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兼厂长的侯德榜憋着一口气,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废寝忘食,攻下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在1926 年6 月生产出洁白的纯碱,定名为“红三角”牌,打破了“洋碱”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但是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天津塘沽被日军侵占,永利碱厂也被日本人破坏。由于不愿意与侵略者合作,永利制碱公司创始人范旭东便率侯德榜等永利碱厂精英辗转湖南、四川等地选址,最终在乐山五通桥老龙坝购地700 多亩建成永利川厂,其厂址,就位于现在的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电机)内。

“当时范旭东和侯德榜曾亲自来五通桥进行过地质勘探,这里的地层为一整块岩石,非常牢固坚硬,适合修建厂房。”为三江都市报记者介绍永利川厂遗址的东风电机职工朱莲说。

带领指导永利川厂为抗战军需及大后方工业提供保障

定址五通桥后,永利川厂就地凿取条石,用石头建起了坚固的厂房,以防御敌机轰炸。“当年凿取条石后形成了一大片凹地,永利川厂将有限的资源物尽其用,把凹地灌水形成湖,为全厂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朱莲告诉记者,直到现在的东风电机,也会从这个名叫“百亩湖”的湖泊里取水,作为部分的工业用水来使用。

永利川厂建成后,范旭东亲题“新塘沽”三字刻于虎口湾的石岩上,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激励员工在这里承继天津塘沽初创的民族化工产业,生产抗日工业急需的纯碱。而在身为总工程师兼厂长的侯德榜带领下,永利川厂围绕着制碱工业,在制碱、炼油、机械、煤矿、发电、土木工程、深井工程等多个领域进行发展,同时还有200 辆货运卡车的物流队伍,除本厂自用外,还承担一部分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

记者在永利川厂遗址看到,当年的制碱厂房、发电厂房、机械厂房等至今保留完好,其中,建于1941 年的机械厂房总面积3296 平方米、跨度221.4 米,是当时亚洲第一长跨度的厂房,如今依然在作为东方电机的厂房使用。

“当年永利川厂的产品不仅有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纯碱,还有军工必需的硝酸铵等,虽然产品的具体数据现在难以稽考,但其用途及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魏奕雄说。

循环试验五百多次“侯氏制碱法”提升世界制碱水平

而永利川厂时期,侯德榜更完成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当时,被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是索尔维制碱法,但这一制碱法有个致命缺点,就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导致制碱原料30%的食盐白白浪费。在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后,侯德榜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这一新方法,不仅能够同时生产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提高食盐利用率、缩短生产流程,还能省去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多个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纯碱的成本。

但有了设想,还需要试验来成为现实。

朱莲告诉记者,为了真正完成这一制碱法,侯德榜带领着技术人员,在美国、香港和五通桥的永利川厂三个地方进行试验,做了500 次循环试验,先后分析了2000 多种样品,终于成功创造出“侯氏制碱法”。这一制碱法,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6%以上,优越性大大超过索尔维制碱法,将中国仍至世界制碱的技术水平推向新高度。

“当时曾做过试验的试验中心,就在现在的永利川厂纯碱厂遗址内,遗址外还树立了《侯德榜与侯氏碱法》的石碑和雕塑,记录当年的研制过程。”朱莲告诉记者,在五通桥的时间里,侯德榜工作在永利川厂,厂区内有他的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居住则在厂区对面的葱笼山上,那里有员工宿舍和公馆楼。

记者来到葱笼山探访,看到侯德榜曾住过的公馆楼至今依然保留着,离公馆楼不远处,就是当时的员工宿舍所在地。不过,在经过近70 年的岁月冲刷后,公馆楼的暗黄色墙体早已脱落,木质的玻璃窗也有破损,显得十分陈旧。而公馆楼的两栋小楼之间也盖起了另一幢房子,那里如今是一家招待所。

影响乐山现代工业他推荐东风电机落户永利川厂旧址

在乐山的7 年时间里,侯德榜带领永利川厂,不仅为抗战时期的军工业及大后方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更带动了乐山工业的“现代化”步伐。“比如周边岷江电厂、嘉阳煤矿的兴建,永利川厂提供技术和人力的支持。”魏奕雄告诉记者,另外永利川厂工程师刘学义1943 年试验电动机汲卤成功,也带动了乐山、五通桥一带铁工厂、电焊厂、修配厂和电料行业的发展。

抗战胜利后,永利川厂职工陆续返回天津塘沽,厂房在原地保存了下来。但是,侯德榜与乐山的“缘分”,却并未从此停下。

“上世纪60 年代,我国在中西部进行三线建设(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因为有那段在乐山五通桥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所以侯德榜先生向国家推荐,在原永利川厂的旧址上新建东风电机厂。”朱莲告诉记者,正因有了永利川厂时期打下的基础,东风电机厂才在侯德榜的推荐下落户于五通桥,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不仅如此,1958 年9 月,侯德榜先生还在西坝创办了“犍乐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发展当地教育,这所学校几经发展,成为了如今的乐山市西坝中学。

在不少乐山人心中,侯德榜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乐山的骄傲。2013 年,东风电机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正式成为了四川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抗战期间侯德榜和永利川厂在乐山的那段历史,也被永久地保存和记录了下来。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