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小行星

晴夜,星斗满天,它们绝大多数是象太阳一样能够自己发热发光的恒星,只有极少几颗是我们地球的“兄弟”——-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

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是大家熟悉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早在两百多年以前,有人就发现:各大行星在太阳系空间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按照这个规律,火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实在太远,显得也太空了;应该还有一颗行星来填补这个空缺。这颗行星在哪儿昵?

许多天文工作者都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就象猎人搜索猎物一样,仔细地搜索这个不知名的“游荡者”。辛辛苦苦搜索了几十年,结果是一无所获。

十九世纪开始的第一天,一八O一年一月一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连元旦这天晚上也舍不得休息,顶着寒风,紧张地进行核对星图的工作。突然,他在观测金手座一带晟星的时候,发现有一颗八等星与星图不合。第二天,这颗星星向西移动了一点位置,皮亚齐还以为它是一颗没有尾巴的慧星哩。连续观测了四十天,一直到二月十一日,这位台长终于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

他将观测结果写信告诉欧洲大陆的天文学家。不巧,因为当时拿破仑远征埃及,英国舰队封锁了地中海,所以直到一八O一年八月,欧洲大陆的天文学家们才知道这件事。可惜当时这颗星星已被阳光所掩,无法寻找,于是它就象一位“匆匆过客”一样在群星之间消逝不见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再次找到这颗行星?也就是说,能不能根据有限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这颗行星的行动轨道呢?

这个难题后来叫大数学家高斯给解决了。当时高斯还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他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创立了行星椭圆轨道法,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一位天文学家查赫,根据高斯的方法,造出了觅尾表,预报了这颗星星的位置。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天气晴朗,天文学家才在预报的位置上重新找到了它。不错,这正好是一颗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公转周期为一千六百八十个地球日。为了表示对西西里岛庇护女神的敬意,皮亚齐给这颗行星起名叫“谷神星”。

但是问题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谷神星的个儿太小了,半径只有五百多公里,还不到地球的卫星一月球半径的三分之一,显得太不相称;同那些大哥哥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小弟弟一小行星。

一年多以后,一八0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德国医生、业余天文爱好者奧尔贝斯在观测谷神星的时候,又偶然地发现了另一颗小行星智神星。智神星的轨道与谷神星非常相似,这便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巨大兴趣。接着,一八O四年和一八O七年又相继发现了婚神星和灶神星。小行星的个儿既小,又到处游荡,肉眼看不见,确实很难查找。直到一八四五年,第五号小行星才被找到。

以后,随着星图的不断完备和观测技术的进步,找到的小行星才越来越多。一八六八年已找到一百颗以上,一八七九年是二百颗,一八九0年增加到三百颗,现在已经超过二千一百多颗了。最初用神的名字来给小行星命名,后来神的名字不够用了,就用国名、人名来命名。

顾名思义,小行星的特点就是个儿非常小,不仅与大行星相比望尘莫及,就是与卫星在一起也得“自愧弗如”。最大的小行星就是皮亚齐发现的第一号谷神星,直径也没有超过一千一百公里,直径一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只有一百一十来个,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在八十公里以下,很多只有几公里,还不如地球上的一座山大。小行星的体形也是各式各样:球状的、方块状的、长条形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既然是行星,当然就得循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大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跟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四亿二千万公里,绕太阳公转一一圈所需的时间是三到六个地球年。但是也有一些轨道特殊的小行星,它们往往“偏离正道”,“不守规矩”,轨道的“扁心率”特别大:有的离太阳最远时几乎靠近天王星,有的离太阳最近时可进到水星轨道以内。有一颗叫做赫尔墨斯的小行星,一九三七年曾观察到它在离地球七十五万多公里的地方飞过,离开我们的距离还不到月地距离的两倍哩!

有人估计,全部小行星的总数可能有四万颗,但是因为个儿很小,所以加在一起的总质量也不超过地球质量的一千分之一。

应该说,我国天文工作者在发现小行星方面也是有贡献的。早在一八二九年,现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在美国芝加哥叶凯士天文台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为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特取名叫“中华”。按照国际惯例,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以后,先给它临时编号,以后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够根据预报重新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命名。一九六四年十月至十一月间,我国发现了两颗小行星,后来被分别命名叫2027号“沈括”和2045号“北京”。近年来又有好几颗我国发现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它们是2077号“江苏”、2078号“南京”、、2085号“河南”、2162号“安徽”、2169号“台湾”、2184号“福建”、2185号“广东”。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火星和木星之间会杀出来这么一大批“不速之客”呢?回答是不肯定的:也许它们是原来某颗大行星破裂而成的碎块,也许它们是本来应该形成大行星的前身。是啊,单从这一点看,研究它们对于认识我们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就有重大的意义。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