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灯(8)

八、在各条战线上

交通指挥员

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你注意过那高高挂着的信号灯吗?

瞧!绿色信号灯亮着,各种车辆像潮水般地川流不息、滚滚而过;当红灯一亮,迎面路口的一切交通就立时停止。各种车辆驾驶者们,都像战士服从指挥员的命令那样,按信号灯的指挥行动。

近代的信号灯是伴随着高速运输工具的出现而出观的。大的路口有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小的路口只有红、绿两色过去的信号灯是像节日的彩色灯泡那样做法,在灯泡的玻璃壳上喷涂一层彩色漆膜。可是这样一来,灯的亮度就会降低。用彩色玻璃代替彩色漆膜也不太理想。

现在已经逐步采用能够直接发出红光、黄光、绿光的信号灯了。这些灯不仅发光效率高,而且灯光有很强的穿透力,即使在雾天或阴雨天,也清晰可见。

铁路上信号灯的种类就更多了,不仅有固定在站内信号机上的信号灯,而且有扳道员手里拿着的信号灯。小说《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向铁路工人交代的暗号是:“三下绿灯,一声口哨”。当日本侵略军的军车按照绿色信号灯开动以后,扳道员迅速改扳道岔,使两列军车迎面相撞,车毁人亡。当然,这是我们的游击队给敌人设下的圈套,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扳道员马虎大意,给错信号,造成撞车事故,也是有例子的。

铁路信号设备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最早的铁路信号,是靠人骑马来通知列车运行的,可见当时的火车速度还没有马跑得快。后来,用火把作信号,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往路旁抛一把柴火,后面的列车看到火已熄灭,证明前面的列车已经走远,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再往后,在铁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竖一根高高的柱子,升起各种旗子作信号,沿线传递下去。进一步又用臂板信号机,臂板斜放时允许列车通行,臂板平放时禁止列车通过。

色灯信号机问世以后,马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它采用灯光设备,白天黑夜都能看到,受天气和背景的影响较小,很容易辨认。

但是,信号灯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直到二十多年以前,我国有些小车站,在没有交流电源的地方,站内信号灯还是用的煤油灯哩。

现在我们的铁路上当然都用电灯作信号灯了。开始电灯靠干电池、蓄电池供电,灯泡功率小,又不抗震,不是灯丝断掉,灯口焊接处震坏,就是螺丝口受震而松脱,使用寿命很短。

后来直接由线路供电,采用专用灯泡,功率提高,寿命长达几千小时。色灯信号机装上了反射镜和透镜,提高了信号显示距离,司机在一公里以外就能看见。它越来越忠诚地执行自己的任务,为列车高速运行和安全正点做出了贡献。

陆路交通需要有“指挥员”,海路交通也少不了“引航人”。你看到过海边的灯塔吗?解放初期,有一首歌词把中国共产党比作灯塔和舵手: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

你是舵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灯塔和舵手相提并论,足见它是何等的重要!

每当夜晚,航海者在无边的黑暗中突然看到灯塔的光亮的时候,他是多么的兴奋激动啊!海岸边的灯塔,亲切地指引着他航行的方向,礁石上的灯塔,警告他躲开危险暗礁。

古代最大的灯塔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远在一千多年前,那里就修建了一百七十米高的巨大的灯塔,塔顶上燃起一堆篝火。这塔虽然很高,但是“灯”却不亮。你想,一堆篝火的光芒能照多远呢?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加灯的亮度:把篝火换成火炬,把火炬换成油灯,又给油灯安上许多灯芯。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解决主要问题。

直到十六世纪,人们发明了凹面镜和凸透镜以后,灯塔才有了较大的起色。依靠这两种镜子的帮助,把油灯发出的光搜集起来,集中射往一个方向,这样,灯塔才比过去明亮得多,射程也更远了。

近几十年来灯塔又换上了电灯。特别是强光源远射程的卤钨灯,使航标灯的光强大为提高。太阳能航标灯也已经试制成功,它用太阳能作能源,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对蓄电池充电,把电能贮存起来;晚上没有阳光时,蓄电池给航标灯供电,叫航标灯发光。一个晴天里蓄积起来的太阳能,可供航标灯几个晚上使用。

强光源航标卤钨灯和太阳能航标灯优点很多,发展前海宽广。海员们早就把灯塔比做“灿烂的明星”,其实,这个光荣的称号只是到了现代才当之无愧!

给船只指引航向的,除了陆上的航标——灯塔以外,还有水上的航标——灯船、灯浮、柱形浮标等,它们浮在水上或放在水中,直接表示出航道上水底或者危险区的界限,引导船只在安全的航道上航行。

灯像什么?把它比作“眼睛”也不算过分。灯亮着,它在热情地关切地望着你。灯时明时灭,好像在故意眨眼睛,表示着某种含意,这就是“灯语”。

灯语?灯还会说话吗?是的,当船舶驶近港口,必须先与港口联系,获得许可才能进港。用什么联系?白天用旗语,夜间就用灯语。船上的灯,按照国际议定的规则几明几灭,表示“请求进港”,港口的灯也按规定明灭数次,表示“可以进港”,于是船舶驶向码头。

陆路交通有公路和铁路的限制,必须服从指挥;海上交通有触礁和搁浅的威胁,也得按指定的方向航行。碧空蓝天,万里无垠,飞行员总可以自由自在飞翔了吧?!

不!飞机的飞行速度远远超过火车、汽车和轮船,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更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飞行员要服从地面航行调度部门的指挥,按指定的高度和航向飞行。当飞机夜航需要降落的时候,机场上各种光色的灯,就成了指挥员的得力帮手。

霓虹信号灯塔安装在机场跑道的一头,有规律地每隔几秒钟闪亮一次,发出醒目的红光,给夜航飞机指示降落的位置,飞行员在几十公里以外就能看见。

两排黄色灯组成一个“T”字形,表示着陆的方向。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得把“T”字前面的一排竖灯打开,“T”字变成“十”字,飞机就只能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咸者按预定安排,到备用机场着陆。

飞机快要着陆的时候,着陆信号灯大放光明,强大的光柱把着陆地带照耀得像白天一样,飞行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地面的景物,以便准确、稳妥地降落地面。天气不好,飞行员看不清跑道灯光,着陆探照灯还能以它强烈的灯光,帮助飞行员迅速地发现和飞回机.场。

着陆的飞机得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跑道上装有颜色鲜明的跑道灯:两头是黄灯,中间是白灯。跑道头的边界,飞机起飞的一端用四只每灯,另一端用四只红灯。联络道和滑行道用紫色灯。

你看,夜间飞行,飞行员就是根据这些灯光信号来判定机场的位置、跑道的方向、联络道口和滑行路线,从而决定自己如何操纵飞机安全起飞、着陆和滑行的。

上面我们讲的只是交通运输的“指挥员”——车站、港口、机场的信号灯,各种交通工具本身所需要的光源还没有提到。事实上,火车上的车头灯要求发出强烈的直射光,船舶、坦克上的灯要能经受剧烈的震动,一架飞机要用三十多种不同的光源,一艘现代化军舰所需要的光源多到三百种以上!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们对于光源的要求将越来越多样。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能够不断地满足这些要求的。

生命的发动机

有人把光叫做“生命的发动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几乎所有的生物,没有光照就无法痒存!

光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在植物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直接。植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太阳光;光能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一般植物的体色都是绿的,绿色叶片正是它吸收光能的主要器官。植物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一些微量元素,依靠绿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光的照射下,把它们化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气,这叫做光合作用。这个过程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粮、棉、油、荼、糖、麻、果、菜等等,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给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光。但是,太阳并不是一种最理想最有效的能源,因为植物对光的吸是有选择的,它不需要阳光的全部,而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对于光合作用来说,蓝光和红光具有比较高的功效,而其他色光的能量却大部分被浪费了。

再说,阳光还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在阴雨绵绵的日子,在日照短的冬天,阳光的供应是满足不了要求的。

怎么办呢?

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可以用电光源作补充照明,或者索性用电光源照明来代替阳光,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现在全国各地冬季栽培各种夏季蔬菜、人工育棉苗、人工育稻秧等实验正在大力开展,既节省了耕地面积,又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灯的一家里的许多成员,都在勤勤恳恳地为栽培农作物服务。

在温室里,对于蔬菜瓜果的速成栽培,一般采用红色荧光灯加白炽灯或高压汞灯,橙红色光对形成苗壮植株、肉质根、鳞茎等极为重要。栽培莴苣、小萝卜等蔬菜时,为了延迟开花,抑制植株陡长,防止叶片黄化,增加根茎体积,可以采用加倍的蓝色荧光灯或蓝紫色光较多的高压汞灯。培育稻秧用卤钩灯、荧光灯、镝钬灯进行人工补充光照,秧苗青绿健壮,叶身挺秀,直立有劲;而缺乏光照的秧苗,发黄,疯长,长得细高而不健壮。利用长弧气灯进行作物栽培试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水稻育秧速度快,从播种到抽穗要缩短四十天左右;用它照射棉花、黄瓜,产量都有提高。

灯光还可以增温控温,并能调节湿度。细菌也很害怕灯光,一般容易发霉的温室用灯光照射,霉菌很快消失。

田间作物也开始试用光照栽培,主要是用来促进作物良种的加快繁殖。为了使小麦的抽穗开花时间提前,就要给它比较长的光照时间;如果要使高粱、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成熟期提早,光照可以分成每天几次,每次时间较短。获得结实率高和籽粒饱满的优质高产种子,改良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品种,一般可以采用红色突光灯和强光白炽灯作光照光源。

在那些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已经对牧草进行光照栽培。光照能使牧草体内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入秋以后,白天变短,激素分泌减少,牧草生长缓慢。采用高压钠灯进行大面积光照,每晚两小时,持续三个月,牧草产量可以大幅度增长。

植物与光生死相依,动物又怎么样呢?

动物,于光的反应确实没有像植物那样敏感。但是,把光#为生命的发动机同样适用于动物。

你看,动物所必需的食物,归根到底,还得依赖于植物。没有光,一切植物都不能生存,动物也将失去食物的来源,最终走向毁灭。

再说,动物长期在地球上生活,有适应当地环境的恃性,这里当然也包括受先的影响在内。比如,许多动物的活动期、繁殖、产卵、换毛等等都与季节有关。既然光是动物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合理地利用人工光照,自然就能更有效地饲养动物了。

人工光照用于动物饲养,以养鸡、养蚕比较普遍。在鸡场、蚕房里安装功率较小的白色光源,每天照射三次,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初,点灯养鸡是为了不使鸡在冬季产卵率下降,现在还在控制小鸡孵化、雏鸡生长、产卵期提前以及提高产卵率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近年来,国外研制成一种低压汞灯,能接适当比例同时发出两种射线•.一种射线用来杀菌,一种射线有利于鸡的健康。用这种灯每天上午、中午、徬晚各照射一次2就能有效地使空气消毒,除去鸡舍特有的臭味,防治鸡病,促进鸡体生长——公鸡长得又肥又壮,母鸡下蛋又大又多。

用灯光对畜圈消毒,比用药物更方便有效。那些拖着大乳房的乳牛,每天接受几次灯光照射,产奶量就增加不少!

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沐浴到灯的光辉。形形色色的灯,将越来越多地参与生命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资源。

美丽的“陷阱”

每年七、八月,是农业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那些可恶的小坏蛋,凭着它们数量众多,又有一口锐利的牙齿,可以在一夜之间吃掉大片庄稼。解放以前,河南人民把“水、旱、蝗、汤”称为四大祸害,其中“蝗”就是蝗虫,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把它与.水灾、旱灾以及国民党军阀相提并论,可见老百姓对蝗虫是多么痛恨!

怎样来对付这些吞噬庄稼的坏蛋呢?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说明飞蛾是喜欢光的。除了飞蛾以外,许多别的昆虫也喜欢光,都具有“趋光性”。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这个特性,利用灯光来诱杀害虫,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灯光诱虫以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大量的劳力和资金,优越性是很大的。各种不同的灯,诱集昆虫的能力也不一样。

一只汽油灯能把一千平方米面积内的昆虫有效地诱集起来;一只六十瓦白炽灯的诱虫有效面积为一万平方米;一只二十瓦黑光灯,可以招徕五万平方米范围内的昆虫;而一只金属卤化物灯的诱虫有效面积,比黑光灯还大一百倍!只是因为金属卤化物灯的价格高,耗电量大,所以黑光灯目前仍是我国各地诱虫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光源。

那么黑光灯是一种什么样的灯呢?难道这种灯能够发出“黑光”吗?

黑光灯其实是一种低压汞灯,它的玻璃壳上涂有特种荧光粉,会发出波长为三千六百埃(一埃等于一亿分之一厘米)左右的紫外线,人眼看不见,于是叫“黑光”,发出这种光的灯也就叫做“黑光灯”了。

人眼看不见的“黑光”,却能使许多农业害虫产生强烈的反应。

事情是这样的:昆虫眼睛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会刺激视觉神经,通过神经系统影响脚或翅膀等运动器官,使它向光源飞来。

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许多农业害虫对波长三千三百到三千八百埃的光最为敏感,有最大的趋光性。黑光灯的光正符合这个要求,难怪它诱集害成的本领最强•


黑光灯能诱集多少种害虫呢?根据我国有些地方的统计,不是几种、几十种,而是好几百种!这里包括许多重要的农林业害虫,比如三化螟、黑尾叶蝉、非洲蝼蛄、白翅叶蝉、金电子、松毛虫、桑尺蠖、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油葫芦等等。

你看,在螟虫为害严重的水稻田里,一只黑光灯一夜之间可以诱捕三化螟二万七千只;在金电子猖獄的日子里,每夜每只黑光灯能诱获害虫七到八斤;在松毛虫大发生期间,松林里安装一只黑光灯,每夜最多可以诱杀近百斤松毛虫。

河南淇县西岗公社临淇河一带,历年蝼蛄为害成灾,播种二、三次也难得全苗。安装黑光灯以后,每夜每只灯诱杀蝼岵二千只以上,播麦期间并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农药防治,结果却没有出现严重的缺苗断垄现象,这是应当归功于黑光灯的。

已经生产的黑光灯有好多种,从三瓦到四十瓦的都有,使用最普遍的是二十瓦黑光灯。安灯的密度与防治害虫的效果大有关系,一般是一只二十瓦的黑光灯,可以控制十到五十亩的农田面积。

灯的功率越大,发出的光越强,但对害虫的引诱力却不一定越大。

事实上,四十瓦的黑光灯比二十瓦的黑光灯诱虫力强,但是超过一百二十五瓦的高压汞灯,诱虫效果却大大低于比它功率小的高压汞灯。这说明灯光诱虫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儿,这里面还挺有学问。

能不能找到一种既有效又省电的灯光诱虫办法?

有人把偏振片附加在黑光灯外面,进行了小规模的田间试验,结果发现,对于某种甲虫来说,这种偏振光的诱虫量,要比不加偏振片的诱虫量大几十倍。

给黑光灯加上偏振片,能在不多耗电的情况下提高诱虫效果,这当然不错;如果进一步在保证诱虫效果的前提下,解决能量供应的问题,这不是更好吗?

这样的黑光灯已经制造出来了,它就是太阳能黑光灯。太阳能黑光灯,一听名字就知道,这种灯的能源直接来源于太阳。那么太阳又是怎样使灯发光的呢?

关键是一个能够直接艳太由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硅太阳电池。这种电池的工作效率高,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简便,寿命也长。用它把太阳能变成电能,再由电能使黑光灯发光。

用硅太阳电池做能源,只要将电池适当组合,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如果再配上镍镉蓄电池,还能把电能贮存起来,供一个或几个晚上使用。这样一来,这种太阳能黑光灯就可以不受昼夜和天气的限制,长期连续地使用。

前面已经说过,从诱虫的效果来看,金属卤化物灯在各种灯里首屈一指。

你已经在前面与金属卤化物灯相识,它的发光效率高,发出来的光从紫外线、可见光到红外线都有,这就扩大了可供选择的波长范围,增加了诱集害虫的数量和种类。

目前用来诱捕害虫的金属卤化物灯,有镓钻灯、钻钌灯、铊灯等。这几种灯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豆卷叶螟、黑萍螟、玉米螟、旋目夜蛾、棉夜蛾、非洲蝼蛄等的诱集能力特别强,超过黑光灯二十五倍以上!

灯光诱虫还有个管理问题。

为了简化管理工作,可以用光电自动控制或时钟自动控制,叫灯天暗时开启,天亮后熄灭。也可以利用风力和雨水来控制:有风雨的时候害虫活动减少,灯暂关闭;没有风雨的日子害虫活动猖獗,灯再开启。这样既省电能,又便于管理。.

害虫诱集来了,杀虫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放水盆让害虫淹死,有的用高压电网把它们消灭。

高压电触杀的优点是比较多的。害虫触上电网,马上被通电烧死,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灭虫效果,而且留下的尸体比较完整,便于分辨害虫种类,用以预测预报虫情。

看吧,在害虫活动猖獗的日子里,每当夜色笼罩原野,田间便按一定距离排列着一只只诱虫灯。尽管有些灯发出的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黑光”,但是在害虫们看来,却是美丽的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希望之光”。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灯,成了叫害虫们自投罗网的“陷阱”。

夜海“明珠”

夜幕降临到辽阔的海面上,喧闹的大海似乎疲倦了,逐渐安静下来,准备休息。海水慢慢地变成黑色,接着一切都落进了无边无际的夜幕之中。大海睡着了。

突然,沉沉的夜幕被千百道灯光刺破,大海上下一片通明。哪里来的这么多灯呀?有的在水上,有的在水下;有的发白光,有的见蓝色。水上的灯像晶莹的明珠装饰着大海,水下的灯像皎洁的皓月倒映在水中。

啊,原来是灯光捕鱼船队来到了渔场。

灯光捕鱼?是因为作业需要照明吗?不对了,在这里,照明仅仅是灯光产生的效果,而不是目的。这里的灯光是为“召集”鱼群而设置的。

要知道,好多鱼儿也同其他许多生物一样有一种癖好——喜欢光。按理说,它们既不会看书写字,又不需要上夜班,干吗要跟光结下不解之缘呢?关于这里面的奥秘,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探讨,我们暂且不去管它。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鱼类具有趋光性,并且开始采用“笱光”来捕鱼,就是在捕鱼的竹篓上系上发光的东西来诱捕。以后逐渐改用煤油灯和汽油灯,近几年来,电光源也在渔业上得到应用了。

灯光捕鱼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远古的祖先是竭泽而渔——把小水塘或小水沟的水自干,鱼露出来了,很方便就抓住它。后来又用鱼叉刺,用鱼钩钓,这就前进了一步。再后来出现张网捕鱼,方法更先进,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这些都属于消极等鱼,鱼不来上钩进网,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后来,人们创造了拉网、投网、拖网等方法,多少具备一点寻觅、追捕鱼类的作用。但是仍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滚滚江流,茫茫大海,鱼儿在哪里呢?你到哪儿去打鱼呀?

当时,人们只能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估计海里鱼类的动向,并在一定的海域里拦截那些洄游的鱼群,或者依靠观察海鸥展翅飞翔追逐鱼群的动态,来判断它们的去向。有些老渔民,善于根据海水的颜色和海面夜光虫受鱼群冲击而发出的荧光来侦察鱼情。但是,这些都是不保险的,当鱼群分散在外海越冬场,或者既不起浮也不集群的时候,连最有经验的眼睛也是无能为力的。

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超声探鱼仪,这使捕鱼由盲目的搜索进入到主动的追寻;不过这种探鱼仪只能在垂直方向探测。直到水平探鱼仪和飞机侦察鱼群等方法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了有目标的追捕鱼群,捕鱼Ilk也就从消极的“等鱼”,盲目的“找鱼”,发展到了主动的“追鱼”。

近二十年来,捕鱼技术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突破,这就是灯光捕鱼的发展。办法是在水上水下设置电灯,利用鱼类的趋光性,把它们“召集”到一起,聚而歼之,一网打尽。捕鱼技术又由“追鱼”进入到“召鱼”的阶段。

灯光“召鱼”的过程,可以分成“诱”和“集”两个步骤。诱鱼的对候,要尽量扩大光照范围,把较大范围海域内的鱼群诱拢过来,灯光当然是越强烈越好;但集鱼的时候,要减弱光的强度,光照范围缩小,让鱼群高度集中而稳定,便于一举全歼,一般是采用减少灯数、降低电压或改变灯色的办法。

各种趋光鱼类对于灯光的强弱和颜色,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太平洋鲱鱼喜欢强光,蓝圆鲹喜欢弱光;太平洋緋鱼和沙丁鱼喜欢白光,蓝圆鲹和鲐鱼喜欢蓝绿光

根据各种鱼类的不同爱好,灯泡工业已经为灯光捕鱼研制成了好几种新灯——主要是各种光色不同的金属卤化物灯。实践已经证明,用这些灯来捕鱼,不仅大大节省了电能,而且诱集的鱼儿又大又多。

灯光捕鱼,一般得组成专门的船队。船队由一艘比较大的带有围网的捕鱼船(网船)和二、三艘装有灯光设备的诱鱼灯船组成。

灯光围网船队来到了预定的海面,水上水下的灯都被安置到各自的岗位上,一按电钮,灯光齐明。海水泛着波涛,海面像铺上一层碎金;水下灯五彩缤纷,摧燦似锦。只见海水上下,满是跳跃的光波:白灯附近,海水似无瑕的水晶;绿灯周围,海水像晶莹的翡翠。那景像真是壮丽动人!

喜欢灯光的沙丁鱼、蓝圆鲹、鲐鱼、带鱼、乌贼等等,一群群地向灯光集拢过来了,好像富丽堂皇的水晶宫里正召集着水族的盛会。但是,当它们刚刚集结完毕,还没等“开会”,网船马上下网,围网收拢,它们统统成了瓮中之鳖!

灯光围网捕鱼是一项新技术,现在,光、电、泵无网捕鱼又超过了灯光围网捕鱼的水平。

简单一点说吧,光、电、泵无网捕鱼,就是先通过光的作用,把鱼诱集到一起;然后发挥电的威力,叫鱼群进一步密集;最后用吸鱼泵把鱼吸到船上,进行快速加工冷藏。

捕鱼不用网,这可真是一件新鲜事。人们只是看到由灯船、泵船、冷藏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在海面上行驶,一按电钮,灯光把鱼群汇集,再按另一个电钮,鱼儿被吸鱼泵从吸嘴吸进船舱里。这里看不到通常围网捕.鱼时启放围网、底网、浮子等等繁忙紧张的工作景象,劳动量很小,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灯光围网捕鱼正在发展,光、电、泵无网捕鱼前景更宽广。

新中国的渔场,碧波万顷,渔帆点点,机器轰鸣。听,这就是渔民们欢乐的歌声:

“哎——-

灯光捕鱼是方向哟,

科学的方法真正强罗,

光闪闪的明珠水中亮哎,

银灿灿的鱼儿堆满舱喔!”

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

医院里有各种各样的灯。

你可能会说:医院里当然有灯罗,因为夜间也可能有病人来看病嘛。

不。在医院里,灯除了用作一般的照明外,有时还得完成某些特殊的任务。

比方说吧,在手术室里,医生对照明的要求就比较苛刻:在给病人动手术的时候,不仅要有相当亮度的灯光,而且灯光不允许产生阴影;有了阴影,不仅会妨碍医生看清东西,而且可能干扰医生的视觉,给手术造成困难。

手术室里应该用一种不产生阴影的灯来照明,这种灯叫无影灯。

无影灯和普通灯的构造大不一样,在无影灯的灯罩里,有几个到十几个灯球,每个灯球里装一个无影灯泡,灯泡的下半部内表面涂着一层铝,起着反光镜的作用。通电以后,灯亮了,铝反光镜把光反射到灯球上,由于这些灯球是排列成环形的,光从各个不同位置的灯球上照下来,形成一组分散的光线。光线通过滤色器,就像有许多同样亮度的灯光从各个角落照射到手术台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产生阴影。灯光的强弱可以随意调节,使用十分方便。

还有一些本来是很普通的灯,由于做得十分小巧,结果成了可以照亮人体内部的微型灯。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诊断人体内部——口腔、食道、肠胃、膀胱等等的疾病。

用来侦察胃病的一种医疗器械叫胃窥镜。胃窥镜吞进胃里,端部微型灯发亮,光通过特殊的光导纤维传送出来,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就知道胃内有无溃疡、肿瘤的地方。这对早期诊断胃癌有很大的意义。

应用同样的道理,依靠微型灯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做成肠镜、膀胱镜等等,用来了解小肠的底细,通过肛门、直肠观察结肠的病变。

微型灯之外,显微镜灯、微血管镜灯、眼底镜灯等,也都是医生诊断各类疾病的得力助手。对这些灯一般都要求体积小、亮度大、温度低。比如国外生产的一种

显微镜用卤钨灯,螺旋灯丝只有针尖那么一丁点儿细。

讲到诊断疾病,我们还不能忘掉红外线灯和紫外线灯。

随便哪一种物体,只要具有一定的温度,就会发出一定的红外线。人体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人体内部比较浅的部位有了肿瘤或炎症,这里的体温就比其他部位的温度高。通过红外线摄影,这种温度的差别将会在红外照片上显示出来。医生根据这种照片,就可以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紫外线灯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它们首先受到皮肤科医生的欢迎,成为诊断头癣的“权威”。如果患者需要弄清自己有没有头癣,很简单,用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灯照射头部,头癣吸收紫外线后会产生荧光,这种荧光就是头癣存在的确证。

除了照明和诊断以外,医院里有一些灯是专门用来治病的。

你已经知道,光是“生命的发动机”,它维持着人体釣生命活动。现在你又将知道,当生命的过程出现了某些故障的时候,光还能帮助排除故障,恢复人体健康。

有一种叫白癜风的皮肤病,过去采用日光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完全治愈的时间需要二年到五年。观在医生们用灯光来代替日光,用不带外泡壳的高压汞灯,或者带内反射层的荧光灯做光源,每次照射五至十分钟,坚持几个月,就能收到明显的疗效。

你看,人工光源的疗效在这里已经胜过了太阳。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很不容易根治。近几年来,用金属卤化物灯进行光化学治疗,效果较好;在长波紫外线的照射下,结合服用光活性剂,治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

低压汞灯发出淡弱的蓝紫光,同时发出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这种紫外线的杀菌力很强,对于消灭绿脓杆菌是很得力的。

紫外线杀菌灯在医院又常常被用来消毒,这比用化学药剂消毒优越得多,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会污染物品。用它进行空气消毒,那是最理想不过的。

用于医疗的灯,除了紫外线灯外,还有红外线灯。

红外线与紫外线不同,虽然它们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但是红外线的波长远比紫外线长。紫外线的作用是杀菌,红外线的作用是加热。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胞的蛋白质,使它分解,把细菌杀死;红外线治病是利用它的温热效应,使患者的患病部位受到一定温度的烘烤,发生生理变化,达到治病的目的。风湿症、关节炎等,用红外线照射治疗,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医学科学在发展,医疗器械在进步,无影灯和它的家族必将日益兴旺发达,为征服病魔和增强人民体质作出新贡献。

到处有灯光

“到处有灯光”,这指的并不是夜幕降临以后的万家灯火,而是说在许多部门,在各条战线上,都有灯在发挥着作用。

在生产合成纤维的工厂里,大功率的铊灯射出强烈的绿光,积极参与合成锦纶单体的光化学反应,能够大大缩短工艺流程,提高锦纶单体的获得率。

在印染厂里,产品的颜色检验可以用长弧氙灯。氙灯光色接近日光,照到物体上,不会使物体颜色失真。在生产白布的车间,黑光灯大显身手,它发出的紫外线有脱氧作用,可以对植物性纤维素进行漂白。

在玻璃仪器厂里,检查产品有没有裂缝,也要请黑光灯帮忙:把需要检查的产品浸到液体荧光物质里,取出后用黑光灯照射,产品如果有裂缝,荧光液会渗透进去,在黑光灯的照射下发出光来。检查金属制品有没有缺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

在塑料厂里,灯也占据着一个席位:对塑料作老化试验要用长弧氙灯;进行催化工艺和聚酯熟化过程,要用金属卤化物灯。

在烘干加工工业中,灯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种干燥机和烘干炉里的主要热源是红外线灯。

灯是矿山井下工人的“眼睛”。人们不断改进矿灯,小型的矿用溴钨灯重量大大减轻,光效提高,寿命延长,防爆性能也大有改善。

总之,在工业生产上,除了照明以外,k灯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不断被“委以重任”。

在电影、电视、照相、复印等文化事业上,灯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你看电影兴味正浓的时候,如果放映质量不好,灯突然烧坏,那真是扫兴透了。现在电影放映都用溴钨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有时也用二、三千瓦的短弧氙灯。

电影摄影灯也大有改进。现在拍摄电影的内景用金属卤化物灯,功率可从七千五百瓦到一万瓦;拍摄外景又有电瓶外景新闻灯,灯的重量只有一点七公斤。

拍摄彩色电影需要专用光源,一般使用镝灯或短弧氙灯。这两种灯也适用于电视演播。

说到照相,你看哪家照相馆里没有灯昵?当你摆好姿势微笑地望着照相机的时候,摄影师突然扭亮一盏或两盏大灯,灯光耀得你几乎睁不开眼。你可不要讨厌那耀眼的灯,如果没有它,拍出来的照片就要昏黯不清。

新闻摄影记者手里往往拿着闪光灯。能够连续闪光的脉冲频闪灯,适用于高速摄影、航空照相、光谱分析以及照相排字等方面。

照相制版的理想光源是氙灯或镝灯,可以缩短制版时间,提高制版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污染,节约用电。

为了提高复印的效果,人们制成了一种缝隙式荧光灯——在灯管的整个长度上开出一条透明窗口,利用辐射光在灯管内的多次反射,通过透明窗口得到一束比不透明区域的强度高四倍的光。缝隙式荧光灯以外,镓灯也在许多台复印机上大放光明。

灯还在博物馆、展览会等场所参与着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如果没有灯照明,许多精美的展品都将黯然失色。

对于某些珍贵的艺术品,最好用低压卤钨灯作照明光源,并给它配上一个冷光聚光器。聚光器上涂着由十几层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反射膜,能够反射可见光,却把对展品有害的红外线滤去百分之八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灯在许多崭新的仪器设备上放射出光芒。

这里应该特别提一下氢灯、氦灯、氢弧灯、空心阴极灯、汞齐灯(即所谓“光谱灯”),它们装备在各种科学仪器上,在农业、冶金、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啊!形形色色的灯,个儿有大有小,光度有弱有强,色彩缤纷,五花八门。从生活到生产,从一般到尖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到处有灯光!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