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苏 区 兵 工 厂

在 苏 区 兵 工 厂 
郑 煌 德

兵工厂的前身

  一九二八年春天,为配合武装斗争的发展,由兴国革命初期的领导人李茂生和余石生等同志请我和赵生顺两人,在兴国东村成立了修械小组。这个修械小组在河公背的山洞里。初办时,根本没有什么设备,我们两人都是铁匠,我们担着打铁炉和铁锤等工具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洞里,办起了修械组。那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人每天只有一角五分钱的伙食费,加上每月津贴费两元(银洋),还要自己洗衣、自己做饭。我们在工作中边修边学,不仅为地方武装十五纵队和赤卫军修理了大批的枪支,而且为兄弟县的武装修理了很多枪支。有一次,永丰、万载县挑了三担枪来,我们两人加晚班,给他们修好了。
  当时,由于红色政权不够稳定,敌人对根据地进行屡次“围剿”,修械所没有固定的厂址,经常反复搬迁在各个地区,曾先后搬迁到河公背、莲塘的西山下、龙岗头、南门坪、茶岭村、莲塘的东岭下、方太宝石、永丰的里行坪、莲塘西山下、于都县的坪头寨。后来,修械所无论在技术上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一九二七年,在兴国的龙岗头,由地主豪绅雇了两个广东师傅,办了一个修械所。一九二八年冬打开兴国县城后,兴国县收缴了豪绅地主的反动武装,也接管了这个修械小组,这个组有三十多个人。当我们迁到兴国的南门坪时,将这个修械小组与我们合并。因此,我们到于都平头寨时,修械所发展到近百人。由我任所长,郑传熙任党支部书记。以后,将修械所改为江西苏维埃政府修械所,车岭武同志任处长。与此同时,兴国官田成立了一个修械所,处长是王赞。不久,我由平头寨修械处,调到莲塘官田修械处。

官田兵工厂成立

  一九三一年,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缴获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批枪支。这些枪支有的搭配不上,有的是零件不全。中央政府成立后,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很快,需要大批的枪支和弹药供给。于是,中央军委叫吴汉杰同志到兴国城岗白石,筹建了修械处。九月,中央军委指示,将中央军委修械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处和三军团修械处以及其他地方的修械所(如宁都桥头马安石修械所)合并,在兴国莲塘的官田村,成立了中央军委兵工厂,吴汉杰同志任厂长,张健同志任党委书记,罗朝榜任事务长,郑家通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特派员为陆宗昌。
  官田兵工厂成立后,虽然工厂的规模扩大了,管理人员和工人增加到二百多人。但工厂的设备却很原始,只有锉刀两百多把、老虎钳一百多把、四座打铁炉。而且技术水平也很低,有许多旧枪上的零件我们看都没有看过。但要修理怎么办呢?只有集体研究,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有的枪上的零件,搞了一两天的时间,还是弄不出来。怎么办呢?只有等拆旧枪上的零件来装备。这样,我们思想上非常苦恼.认为兵工厂不能制零件怎么能算兵工厂呢?于是,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全厂掀起了钻研修枪技术的高潮。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终于掌握了初步技术,制出了一些零件,安装了一批枪支,送往前线。但很快这些枪支又被前线送了回
来。一检验,原来是零件的硬度不够。为了解决这问题,我们到处拜师访友。~天,我们看到于都一位卖锉刀的师傅,他制的锉刀质量好,硬度强。我们就请他为师,向他学,才知道要提高零件的硬度,关键在于掌握淬火的火候,还要用化学药水进行处理。我们用这个办法,再试制了~些零件去装配步枪,送往前线。结果,效果很好。
  这年的冬天,为了巩固根据地,扩大红色区域,工农红军消灭了盘踞在根据地内的白色据点——土围子。从土围中解放出来的人员中征集了三十多名修枪工人到官田兵工厂。第二年(一九三二年),工农红军又打开了福建的漳州、厦门,缴获了敌军卢兴邦和张贞的修械厂的修械设备两部车床、一个三卜马力的发电机、一批汽油和其它一些修械材料,运到官田兵工厂,还动员了二十多名技术工人来厂。这样,我们的兵工厂由土变洋,有了机械设备。不久,党又从沈阳兵工厂调来了地下党员韩日升、郝希英等三个同志,他们都是熟练工人。这一来,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大大加强,我们不仅能够修理步枪,而且能够修理机枪、迫击炮和手枪了。
  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我们对生产组合进行了调整,成立了铁匠股、枪炮股、木壳股、皮革股、机器股、修配股。
  当时,由于战争频繁,不仅要枪,而且要子弹。一九三二年一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我们兵工厂里又成立弹药厂,下分两个科一一子弹科和枪炮科。子弹科有工人一百三十多人。枪炮科有一百余人。不久,兵工厂又改成三个厂:枪炮厂、弹药厂和杂械厂。 枪炮厂厂长邓亚祥,弹药厂厂长郝希英,杂械厂厂长李志云,政委叶荣邦。
  枪炮厂下分修理股、机关股、木壳股、铳铁股和机器股。
  当时,我们没有机械动力,就用手摇为动力。红军攻克漳州后,虽然有了机械动力,但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汽油缺乏,发电机又不能用了,我们就改油槽水车的水力为动力。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修理了步枪四万余支、机枪二千多挺和迫击炮两门。
  一九三三年五月,官田兵工厂迁往瑞金县的西江。
  弹药厂下分炸弹和子弹两个股。这个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子弹、炸弹、地雷和炸药等。当时,我们制造弹药非常困难,首先是没有造弹技术。后来厂党委派了工人到闽西造弹厂学习技术。回来后,造弹厂开了工。我们收来二十多万斤旧弹壳,中央对外贸易局在福建的大埔和江西的赣州、吉安等地购来了制子弹用的火药(白药、硝酸、棉花等).于是,才造出了第一批子弹。但进山试验,不能用,弹头损坏步枪的来复线。于是,我们将制出的子弹拿来反复研究,原来弹头是用手工铸粗坯后,再锉圆的,由于技术不够熟练,弹头不光滑,且大小不一,所以生产出来也不能用。后来,我们不用铜铸弹头而改用铜币冲成弹壳,里面灌上铅锡,然后制成子弹,使子弹的质量大大提高。两年来,约制造子弹四十多万发、地雷五千余个、手榴弹六万多枚。现在我们在革命历史馆看到的那种有个五角星的手榴弹,就是那时官田造弹厂的产品。
  造弹厂于一九三三年四月,迁往于都县的银坑,与银坑弹药厂合并后,于一九三三年七月迁往瑞金的西江。
一九三三年十月,中央官田兵工厂的杂械股,迁到龙岗的寨上成立了杂械厂。初办只有十来个人,后来招收了大批的新工人,全厂发展到两百余人。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刺刀、洋镐、洋铲等军用品。一九三四年三月,该厂迁往瑞金瑞林寨。九月,又迁到瑞金的西江。
  官田中央兵工厂迁到瑞金后,于一九三四年九月,将工厂里的干部和工人,编成一个工人师。我随带了一部分修枪工具,跟随红军总司令部长征。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