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简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匠人已经开始在竹制品上进行雕刻。历经汉唐,至南宋时期已有竹雕高手出现,据元代有关史料记载:南宋竹雕高手詹成的“鸟笼”,用竹片雕成花板,刻上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等各式花纹,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见过这件作品的人,都疑为“鬼斧神工”。

竹,一直被人们视为高洁的象征,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淡泊意境的审美追求,长期影响着世人,竹雕从工艺品转为高雅的艺术品,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明、清两代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造就了一大批造诣极高的竹雕艺术家,出现了一大批竹雕经典之作。

由于艺术风格和地域上的差异,当时的竹刻艺术曾出现两个流派: 一个是上海的“嘉定派”,另一个是南京的“金陵派”

“嘉定派”的横空出世,当然首推朱鹤。朱鹤,字子鸣,号松邻,生活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朱鹤雕竹,以南宋画为正法,又糅合北宋笔法,自成一体,创造了透雕深雕的“深刻技法”。他的作品,不仅布局大度,意境深远,而且层次分明,刀法娴熟。

松邻之后,其子小松继承父业,以雕刻神仙、佛像名闻遐迩。他的作品构思奇巧,刀法精妙。代表作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竹刻香筒《刘阮入天台》,画面中山水古松、青藤仙草、鹤鹿神仙,无不惟妙惟肖、神韵俱绝。小松的刀法更加丰富,兼具透雕、平雕、浮雕和留青等技法,层次分明,刻画细腻,足以和他父亲的极品竹刻笔筒《松鹤图》媲美。

小松有三个儿子,三子稚征号三松。三松刻竹简明精雅、古朴淳厚,被誉为竹雕史上最杰出的名家之一。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竹刻笔筒《松阴高士》是其代表作朱松邻的竹刻笔筒《松鹤图》、朱小松的竹刻香筒《刘阮人天台》、朱三松的竹刻笔筒《松阴高士》,是朱氏三代的传世绝作。

继三朱之后,嘉定派传人,清初竹刻大家吴之璠独创薄地阳文竹刻,借鉴北魏石刻中的浅浮雕技法,所刻纹饰,虚实分明,简繁互衬,给人一种深度透视的感觉。

除吴之璠外,嘉定派还出现了以竹根为材料的立体雕刻。代表人物有封锡禄、封锡爵等。

“金陵派” 的创始人为金陵(今南京)人氏濮澄。

濮澄,字仲谦。他喜欢用竹根作为原料,利用竹根的盘根错节,线刻加刮磨即可卓然成器。故宫博物院藏“仲谦”款竹根雕松树小壶,壶身和壶盖极似一段古松,而壶把、壶流又做成松枝形状,周身缀满树叶。其珍贵程度,绝不低于同期的宜兴绝世紫砂《供春壶》。

濮仲谦之后,“ 金陵派”的高手相继涌出,有清中期浙江新昌的潘西风、清道光年间浙江黄岩的方絮。

方絮善制竹器,所刻山水、人物都是自己勾描粉本,运刀和运笔一样得心应手,所制竹器,时人誉之为“方作”

除了上述两大流派外,明末清初年间,浙江嘉兴的张希黄所创竹雕“留青”技法,和后来的“竹簧”技法等,在中国竹雕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