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


开学了。

高商吃完早饭,系(ji)上红领巾,披起棉袄,就往学校跑去。二十多天没上学了,他多么想早点到学校里去啊!走进校门一看,好多同学比他先到了。

在操场边的大树底下,几个同班同学正围在一起谈话哩。高商偷偷溜到大树后面,想吓他们一跳。

到了大树后面一听,同学们正谈得起劲哩!李月珍在讲她给生产队选种子的事。杜小甫抢着说,他写了一篇稿子,题目是《和爸爸比童年》。

忽然王星海大叫起来:“哈,高商,别躲了!快来给大家谈谈寒假生活吧?”

高商只好从大树后面走出来,说“我没有什么可谈的呀!”

杜小甫说:“听到的什么故事也行!”

高商说:“对了,你们听过‘一口清’的故事吗?”同学们都说没听过。大家便请高商说说“一口清”的故事。

高商说:“上海有家粮食店,店里有个营业员,名叫谭冬生。有一天,一个顾客来买粮食。顾客说:‘我要买30斤籼米,27斤面粉,3斤切面。’话音刚落,谭冬生就应声答道:‘8块8角6分。’一点不差。后来大家给他取了个‘一口清’的外号。”

“谭冬生,笑盈盈,
全心全意为人民。
顾容来买粮,
接待真殷勤。
面几斤,米几斤?
包谷绿豆各几斤?
不用算盘不用笔,
随口对答算分明。
不差厘,不差分,
人人称他‘一口清’。”

杜小甫忽然数起了快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李月珍接着说:“要是所有的营业员都是‘一口清’,买东西就快了,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你们说,他怎么会有这套本领的?”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教算术的杜老师。大家都叫:“杜老师好!”李月珍接着答了一句“方才杜小甫不是说了吗,‘全心全意为人民’。”

杜老师说:“对,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一颗红心,他就会勤学苦练,寻找窍门,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王星海问:“什么窍门?’

“多着哩!例如:”杜老师一边说,一边拾了根枯树枝在地上写着:

36+ 87+64= ?

大家连忙‘“八三十一,七六十三”地算了起来。

“187!”高商最先得出了答案。

别人也先后算出来了,都说是187。

“对,”杜老师说,“大家都算对了,可是高商算得最快。高商,你是怎样算的呢?”

高商说:“36加64正好是100,再加上87,就得187了。”

“对,这就是窍门之一。所谓窍门,其实是一些速算的方法。它们都是人们在长期的三大革命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两数相加,恰好凑成十、百、千、万的,就叫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补数’。几个数相加,中间有互为补数的,可以先加,这样就快些。再看!”杜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又在地上写:

548 + 987= ?

“1535!”高商又抢了先。
“对, 是1535。”李月珍也算出来了。
‘这里并没有补数呀!”杜小甫说。
“是呀,这里并没有补数呀!”杜老师也惊奇似地说,“高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高商说;“我是这样算的:987的补数不是13吗?987加13不是1000吗?所以,548加987,我就把它看成548加1000,再减去13 ,就得1535了。”

杜老师问大家:“懂了吗?’

“懂!”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

王星海还悄悄地对杜小甫说:“这还不懂,初小就学过了。”

“是吗?”杜小甫白了他一眼,“可是到该用的时候你就忘了。”

这时候,同学越来越多了,将杜老师围在中间。杜老师又说:“如果很多数相加,可以列成竖式,把每行互补的数先加。”

3 6 1 8
5 1 2 4
5 4 6 3
6 7 8 2

+ 1 3 9 6

————————————–

2 2 9 8 3

大家连声喊:“好!好!”
杜小甫忽然问:“减法也可以利用补数吗?”

“可以呀!”杜老师又在地上写了一个题目:
64- 36= ?

杜老师说:“64和36互为补数,也就是说36等于从100中减去64。所以这个题目可以写成:

64- 36
= 64- (100- 64)
=64- 100+ 64
=64x 2- 100
= 28

“这里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的时候,原来括号里的减号要变成加号。’

王星海看到这样复杂的演算,又悄俏地对杜小甫说“嗨呀,反而更复杂了。”

杜小甫还未来得及答话,杜老师接着说:“我为了解释,才写了这么多的式子。实际运算的时候,只要将64加倍,减去100就得28了。”

“如果从136中减去64呢?”李月珍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题目出得很好,”杜老师说,“36跟64互补。36比64小,百位数字差1 ,算起来很简便,只要将36加倍,就得72了。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自己去想吧。’\

“如果从824中减去176呢?”高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对,824和176互为补数,也可以照这方法作。不过将824加倍以后,得减去1000了。”杜老师说着,又在地上写了一个算式;

824- 176
=824×2-1000
= 648

高商和李月珍看得高兴,也各自捡了根枯树枝,在地上算起来。

高商算的是:
2532- 68
=2400+ 32×2
= 2464

李月珍写的是;
7841- 159
= 7000+ 841 x2- 1000
= 7000- 1000+ 1682
= 7682

大家看了,都觉得挺有意思。
“可是,”王星海说,“被减数跟减数恰好是补数,这也太巧了。”

“无巧不成书嘛!”杜小甫说。
“对,被减数跟减数恰好是补数,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

杜老师看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便提高了声音,象讲课似地说“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补数的道理,把近于几十、几百、几千的数变整了再算,就要简捷- -些。例如:”杜老师又在地_上写:
506 – 397
= 500-400+ 6+3
= 109

“如果有几个减数,而这几个减数又能凑成整数,可以把它们先加在一起,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如:
837- 258- 142 .
= 837- (258+ 142)
= 837- 400
= 437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设法让减数的最后几位数字和被减数的相同。例如。
453-257
=453- 253-4
=200-4
=196

“如果被减数跟减数最前几位的数字相同,我们可以把这几位数字去掉,根本用不着算。例如
251840- 251829
=40- 29
= ?

“作减法一-般比作加法慢,不过,我们可以把减法转化成加法。”

“什么,减法还能变成加法?”杜小甫以为自己听错了。

杜老师说:“能呀!比方,有个生产小组上个月收入12345元,支出6789元,结存多少?”

杜老师一面说着,一面在地上写:
12345- 6789

“你们看,被减数的每位数数字都很小,减数的每位数字都很大。这样,减起来,每位都得向前面借。如果我们应用补数,就可以把减数变一下。你们说,6789的补数是多少?”

杜小甫用指头点着说:“3-2-1-1。’

“对!”杜老师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6789看成10000一2211。然后从12345中减去10000,得2345,再加上3211,就得….

“5556元!”不知谁抢着说。

杜老师点了点头,便把整个式子写了出来:
12345一6789
= 12345- (10000- 3211)
= 12345-10000十3211
=2345十321l
= 5556元

“你们看这样是不是简单得多?”
大家听得津津有昧,要求杜老师出几个题目算算。
杜老师用树枝把地面扫平,写了这么几个题目;

  1. 58+ 67+42=?
  2. 323-189=9
    3.75+ 39+25+ 61 =q
    4.203-127- 73=γ
    5.598+ 326=?
    6.740+ 287+ 260= q
  3. 987-178- 222- 390=q
    8.1000-90-80~ 20-10=q
    接着,杜老师念了两个应用题,只在地上记下了数字。
    9.井冈山纺织厂一月份生产棉布285万米,二月份生产335万米,三月份生产372万米,第一季度共生产棉布多少?
    10.解放前,贫农王大爷租种地主土地,辛苦一年共收粮食333斤,地主硬逼他交274斤地租,王大爷只剩多少斤粮食?

最后,杜老师还出了这么个题目:
12345 + 46802 + 87362 + 87655 + 53198+ 12638= ?
大家算得很快。杜老师还没把下一个题目写出来,大家已经说出了上一个题目的答数。可是算到最后一题,大家都仃了下来,望着杜老师。

杜老师笑着说:“怎么,都难住啦。这个题目表面上看来很难,但是,只要将这几个数组织一下,就可以在三秒钟里算出答案。

“三秒钟?”大家怀疑地望了望杜老师,又埋头研究起来。

李月珍还掏出笔记本把这道题目抄了下来。
“300, 000!”高商忽然高兴得喊了出来。
“对,300,000!”王星海也高兴地喊。
“什么?什么?”杜小甫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王星海抢着说“第一个数加第四个数是100,000,第二个数加第五个数是100,000,第三个数加第六个数也是100,000。三个100,000,还不是300 , 000吗?’

“哦,要掌握这个速算法,还得很快找出互为补数的数字来才行。”杜小甫这才明白过来。

李月珍还在追问:“可怎么- -眼就能看出来,哪两个数互为补数呢?

“这也不难。”高商代王星海回答,“两个数的个位数字,相加是10;十位以上的各位数字,相加都是9;那么它们就互为补数。你看:12 ,345和87 ,655,不就是这样吗?”

“叮令令令”,集合的铃声忽然响了。大家便都向大会场走去。

杜老师一-面走着,一面对高商他们说:“这学期你们要毕业了。毕业以后,你们有的要升学,在中学里除数学外,还要学物理、化学,都需要计算。将来你们还要参加工作,工作中迁到需要计算的机会就更多了。如果大家学会了速算,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这学期,我们班的科技活动增加一个数学小组,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些速算的知识,同时,学会一些分析问题和推理的思想方法。你们说好吗?”、

“好呀!好呀!”大家都非常高兴地说。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