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为冒险者高唱——记高级桥梁工程师吴琦瑛

他,十余年来,独揽勘测、设计和施工,建成了16座大、中型桥梁,总长1785米。没出过一次工程质量事故,没在施工中死亡一个人。与由国家包干勘测、设计与施工所完成的同跨径、长度相比,节约钢材78%,节约木材79%,节约投资60%。16座桥梁总计节约投资476万多元,每平方米造价仅为272元,实为国内外所罕见。

他修建的自锚上承式悬带桥——净跨70米的淘金桥,为国内首创,全世界也仅只3座,与日本同类型的速日峰桥相比,造价低一半,跨径却大22米。

他修建的90米单孔石背桥,是我国目前运用转体施工工艺建成的桥梁中跨径最大的拱桥,世界上也仅次于奥地利维也纳机场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斜张桥。

他修建的单孔87米长的平溪江大桥,是目前国内石砌单波双曲拱桥中跨径最大的。

他修建的全长165米的木瓜桥,为现在国内桥梁上下构造最轻巧的桥型。此桥型后被选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建设与养护学术座谈会资料中。

他修建的净跨70米的龙井桥,为国内独特的新桥型。此桥型后被推荐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区道路技术座谈会,并用英文作为会议资料介绍到国外。

……

他是谁?他是喝雪峰山乳汁长大的“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只有初中文凭的湖南省洞口县公路桥梁高级工程师吴琦瑛。

冒险

1972年春,吴琦瑛被调到了洞口县交通局,迎接他的县交通局局长、东北大汉张景材第一句话就是:

“小吴,党信任你,我们支持你……”

吴琦瑛顿觉心潮翻滚,两眼发热,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这些年来,由于出身于小土地出租家庭,又有个解放前当过蓼湄中学校长的爸爸,一直被当成“黑五类”,受人奚落,遭人白眼,文化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在原来的单位被做为“小邓拓”揪子出来,受到的只是无休无止的批斗,没完没了的谩骂和侮辱,想不到刚来到新的单位,领导的第一句话竟是信任和支持,叫他怎能不感激涕零呢!

好!既然党信任,领导又支持,那就放开手脚干吧,如何干?他觉得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急需的是要迅速摸清全县交通情况。

于是,到职没几天,他和一个伙伴就背着简单的测量工具下乡了。一个多月里,他俩冒着炎夏酷暑,行程1200多公里,走遍了山内山外64个渡口,对全县交通状况进行了一次实地考查。每天东方发白出门,披星戴月归宿,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井水,常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不查不要紧,一查紧一身。天啦,全县由于被四条主要河流分割成五大块,溪流纵横密布,渡口繁多,交通极为不便,到1972年底止,仍有半数以上公社,70%以上大队因被河流截断,不能通车,进出货物还靠肩挑背驮。已经通车的公路,也被河流堵截着,等车过渡有时竟达两个多小时,通往邻县的交通要道上,三处汽车渡口每天都有数十辆汽车排队待渡。一旦洪水上涨,交通中断,每年都有无辜群众于乘船过渡时丧生,特别是1963年,城步县8位领导去邵阳开会,途经洞口县境内的竹市渡口连人带船被洪水吞噬,八人全部遇难,惨不忍睹……这种交通状况,吴琦瑛深深感到了压在肩上的份量。他想:党信任我,才把我摆在这个位置上,我就应该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作用,为改变全县的交通状况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要改变交通状况,别无捷径,只有筑路架桥。架桥,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愚公精神,更需要器材,需要资金……1969年,国家312工程在县城架了座接通洞绥公路的洞口桥,全长163米,桥面宽8米,载重量80吨,竟耗费国家投资96万多元。天啦!一座桥就要耗资近百万元,那么10座、20座呢,国家能有那么多的钱来给一个县投资,或者县里又能拉出那么多的钱来修桥吗?不行,绝对不行!这种“大少爷”他做不起,只能做得“小媳妇”,他必须找一条又快又好省钱的修桥途径。

可是,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谬年代,要想找到一本技术书藉,并不亚于大海捞针。

1972年,320国道洞口段铺设油路,指挥部设在洞口县新华书店的楼上,吴琦瑛这个小小技术员,就住在指挥部里。一天夜里,他从角落封存的书堆里翻找出一本《双曲拱桥竣工图集》,他高兴得差点将楼板跺穿。他要买这本书!可是第二他找到营业员说要买这本书时,那营业员吓得脸都转了色,告诉他,那可是一本列为政治的封存书,原因是该书的前言中有一句一个曾经煊赫而后来身败名裂的政治大人物的话,他不愿因卖一本书而打成反革命。可是吴琦瑛却顾不了那么多,一连软磨硬缠了三天,营业员终于心软了,把书的前言撕下,:“好吧。就是犯错误也就犯上这一回吧!”于是吴琦瑛有了第一本造桥的图。

1973年,他在湖南省交通设计院编写的《资料导报》上,看到一则四川省建造石砌单波双曲拱桥的报导,说这种桥型用工用料省、造价低。吴琦瑛真是如获至宝,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但报导毕竟只是报导,短短几百字,想从中找出什么具体作法来,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应证了吴琦瑛的设想,说明找一条又快又好又省钱的路并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是上帝专助有心人吧,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琦瑛在一个公路技术员那里发现了一本《双曲拱桥计算实例》的书,真是欣喜若狂,立即借了回来,边学习边抄录,先后化了七个多月的休息时间,把这本长达40余万字的书,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并认真描绘了每一张图纸、装订成厚厚的四大本。

有了资本,便萌发了跃跃欲试的心理。

花桥公社湛江田大队,地处白马山下,与隆回县小沙江接壤,但因西洋江所阻,致使整个山区的货物出进,都得绕道60多公里,当地政府和群众早就纷纷要求修建一座公路桥梁,县有关部门也曾派人进行过勘测和设计,但是光技工工资和材料费就需28万多元。这笔钱谁来出?谁出得起?也还只有望江兴叹了。可吴琦瑛按照石砌无肋单波双曲拱桥的桥型设计,予算技工工资和材料只需5万元就够了。5万元与28万元,4.6倍之差,这可能吗?首先自己就有点不大相信,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核实计算资料和设计图纸,直到确认计算准确无误,设计科学合理以后,才予以上报。

可是设计书刚呈报到县革命委员会,就遭到了非议和讥讽:

“修大桥必须由上级派专家,一个初中生想修桥,真是瘌哈蟆想呷天鹅肉。”

“几万元钱想修桥,开玩笑,桥修好不是只过板车,不是小孩做娘娘饭……”

“国家的钱,群众的力,怎能随随便便拿去给一个初中生冒险呢?”

“……”

这些话传到吴琦瑛耳朵里,吴琦瑛气愤了。

冒险?这真的是冒险吗?他虽然只捞到张初中文凭,但修桥为什么必须与学历挂起钩来?知识为什么只有在课堂上学得的才算数呢?十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大学的数理化基础课程,并结合工作,先后读完了《应用数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地质学》、《拱桥》等两百多册技术理论书藉,写下了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15万字的工作日志。1960年考上武汉测绘学院函授工程测量专业本科,学完了《高等数学》、《画法几何》等课程……这些难道都不能算是知识?怎能一开口就是初中生!就是冒险!初中生不也有不少成为伟人,成为大科学,成为大文豪的吧!即算是冒点险,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哪样新生事物的诞生,不同时伴随着冒险的呢!好在东北大汉的张局长,却始终站在他的一边,相信他,鼓励他,支持他,亲自带他找到县革委的有关领导,要他把自己对湛田桥从设想到设计,从理论依据到数据计算,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做了次汇报,使大家感到无可挑剔,最后一位领导答应解决一万元。吴琦瑛明白,这一万元也可能是个画饼,哄哄孩子而已(果真后来这一万元也不给),但是却对自己的说服能力作了一次检验,接着他便随同张景材局长一道,怀揣设计图纸,迳往地区、省里交通部门,心想:主管业务领导毕竟懂业务的多,一定会支持。

他们先来到邵阳地区交通局,局领导在听取他们的汇报后,对他们说:“研究后再作答复,快去省里争取……”

他们满怀希望地来到省交通局,谁知那些领导们一看图纸,立即答复说:“这种桥型,规范上没有,规范上没有的东西,我们不能审批,不能支持。”

吴琦瑛这个在批斗会上宁愿挨打、不愿低头的硬汉子,这时哭了。他不仅伤心自己的宏伟兰图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更是为千千万万的父老兄弟摆脱不了肩挑背驮的苦难而痛苦啊。

“小吴,别伤心,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我们再回去想想别的法子。”对吴琦瑛倾注着满腔爱心的张景材局长强忍着愤慨,安慰吴琦瑛,他决心回到地区、县里去求爹拜奶,也要拜几万元钱,支持吴琦瑛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夙愿。

他们心事重重的回到邵阳地区交通局,局领导欣喜地告诉他们:经过研究,地区局决定从科研经费中拨出三万元……

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啊。吴琦瑛再一次哭了,哭得满脸热泪纵横。

湛田桥于1974年9月正式动工。

吴琦瑛明白,湛田桥的成功与否,将对解决全县交通状况,将对自己实现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意义,于是他全身心投入桥梁施工中。在大桥下基的日子里,工作不能间断,民工们可以日夜三班轮流转,可他却要班班到场,直接指挥施工,二十多个昼夜,他脚不离工地,身不沾床板,疲倦了,就用冷水浇浇头,或嚼几个红辣椒,刺激刺激,到了实在睁不开眼的时候,才裹着雨衣倒在拌和水泥沙浆的木板上躺一躺,有天下大雪,工程急需大量河沙,怎么办?他不声不响地挑起畚箕,卷起裤脚,到一里多路远的水中捞回了两担河沙,脚杆冻红了,嘴唇冻乌了,民工们知道后,拉下他肩上的扁担,心痛地说:“吴指挥长,你汗比我们身上出得多,泥比我们身上积得厚,大桥工地离不开你,你可千万不能把身体搞垮啊。”一声唿哨,民工们蜂涌而出,一连干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备足了河沙,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大桥整个施工的四个多月中,他几乎没回过家,爱人在医院生小孩,接到局里的告知电话,他却正在浇筑桥墩,关键时刻,无法脱身,只得在电话里央求道:“请你跟小彭说一声,看能不能再等两天。”从此,落下一个笑柄,叫作“吴琦瑛得崽,等两天。”他硬是等到桥梁临近竣工时,才抽空赶到医院看望妻子和孩子,他抱着襁褓中的乖乖,欣喜地说:

“孩子,你同爸爸修建的第一座桥同时诞生,就取名湛虹吧。”

84米长的湛田大桥,实际施工一百零九天,于1975年圆满竣工,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技工工资和材料费最后决算,只比5万元的预算超过8000元,“冒险”完全成功了。

消息传到省内外,引起了全国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国家交通部情报研究所在1975年第5期的《公路运输科学技术》杂志上,以《石砌无肋单波双曲拱——湛田桥》为题,发表了他撰写的首篇论文。

再冒险

湛田桥修建成功以后,吴琦瑛的胆子大了,县领导的胆子也跟着大起来了。1975年7月,便有西中、洄澜两座跨蓼水、均在百米以上的大桥,按照湛田桥桥型的设计施工。这两座大桥同时于1976年元月竣工以后,又有资水上游分别为220米的石江桥和159米的黄桥桥准备开工。

石江镇是洞口县的工业中心,石江桥是沟通武冈、隆回等县及本县三区十社的交通枢纽,省里早已纳入规划,1975年派专门组对石江桥进行了勘测、钻探和设计、不过,那是按《钢筋混凝土多肋多波双曲拱》设计的,要比吴琦瑛的《石砌无肋单波双曲拱》的造价高出半倍多。这时,吴琦瑛可犯难了:是按省里的设计图纸施工,还是按自己的设计图纸施工?吴琦瑛的脑袋里象开了锅。按省里的设计图纸施工,照葫芦画瓢,钱由省里拿,工由群众出,自己轻轻松松,不需要担任何风险;若按自己的设计图纸施工,省里会不会同意,将是第一大关,即使表面上同意,如若该给的钱不给,处处做难,弄得不好,还有牢狱之灾,那得担多大的风险啊。吴琦瑛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妻子劝他说:

“不要自寻苦吃,还是按省里的设计图纸施工,自己图个轻松算了。”

一些好友劝他说:“钱用多用少,又不要你自己掏腰包,何必拾个茄子往胯里撂。”

是自寻苦吃,多管闲事吗?否!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眼睁睁地看着钱财和工力白白地往河里倒,而自己为了求安逸,避风险,置国家与群众利益于不顾,还哪有半点共产党员的气味,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良心哪里去了?他把三百度近视眼镜往上推了推,紧握的拳头往桌上一擂,象发誓似的高吼着:“豁出去了,我要坚决争取按自己的设计图纸施工!”

他上书省主管单位,不久,省工交办来函,要他同局长张景材立即赶赴省城汇报。当他俩赶到省城时,业务权威已去零陵解决曲河大桥的设计方案问题去了,于是他俩马不停蹄地又连夜赶到零陵,业务权威听他汇报还不到一半,便劈头一句:

“我们不能拿着钱财再让你去冒险了,你说你的施工方案好,那么,你的经验是从哪里学来的,就到哪里去找答案吧。”

这叫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一打听,方知原来是这种桥型的国内发源地——四川省开县修建的临江桥垮了。这当头的一棒,可真打得狠啊!吴琦瑛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张局长毕竟是南下干部,见多识广,他拉着吴琦瑛退出门来,悄悄地说:

“小吴,我们赶紧去四川实地考察一下吧。”

考察结果,却原来是在施工中盲目乐观,加增不平衡,以致两边相差两吨多,引起崩垮,根本与这种先进的桥型无关。开县革委会已做出结论,并发了文件。

他们拿着开县革委会的文件立即赶回省里作了汇报。

“好吧,先让郑工来你们洞口看看再说,”省里业务权威终于有了松动。

郑代蔚工程师来到穷乡僻壤的洞口,十分认真地察看了湛田和洄澜两座桥梁,觉得启发很大,回省后,便要人带了全套试压设备,决定对洄澜桥进行试压。

洄澜桥,全长140米,桥面宽7米,设计载重80吨,试压前,大家认为只要达到60吨,就谢天谢地了。

“轰隆、轰隆……”柴油机发动起来了,一股股翻着白色浪花的河水,就象喷泉似的从橡胶管道射进矗立在洄澜大桥的水箱里。水箱是用厚厚的钢板接起来的,呈椭圆形,远远看去,就象一座高耸兰天的水塔。吴琦瑛看着水位一寸一寸地上升着,心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往上提。本来他在设计这种桥型时是满有把握的,试压更是求之不得的事,可不知为何,一到真正试起压来,心里却反而不踏实了。眼看着水箱内标有吨位的红线淹没了一条又一条,吴琦瑛的心也跟着剧烈地弹跳了一下又一下,当水位淹到标有20吨的红线时,测试组的牟组长突然手一扬,柴油机便戛然而止。吴琦瑛顿觉心脏停止了跳动,浑身痉挛。天啦,出什么问题了:是桥墩分裂,还是桥拱受不住压力而折断?才只20吨呀,难道这种桥型的承压能力真的就会差到这个地步……?

“报告,四零一,负零点零一;四零二……”突然从桥下传来响亮的声音。这是负责观察四分之一截面上桥梁挠度的人,报告着从千分仪上看到的数据,这四零一、四零二……即在拱桥四分之一截面上设立的观测点,观测点上下用铁丝相连,中间连接着千分仪,千分仪以毫米为单位,这负零点零一,即在桥梁上压20吨重量时,桥梁下沉了零点零一毫米,如不借助于千分仪,肉眼是根本看不出的。同时在八分之一截面上和拱顶,也都设立了几个观测点,这时也均一一地报告了观测数据。数据表明:桥梁挠度无异常变化,承压力均匀,一切正常,啊!原来是虚惊,吴琦瑛深深地嘘了口气。

试压继续进行,压力由20吨加到40吨、60吨、80吨,一切仍非常正常,最后加到121吨,带来的试压设备已经满荷了,而桥梁承压能力却只达到理论计算挠度的61%,此种桥型达到出人意外的承压能力。吴琦瑛放心了,省交通局试压的同志信服了。郑工拍了拍吴琦瑛的肩膀,赞许着说:

“小吴,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成功的。”

试压的同志将测试情况和结果撰文发在1977年第一期的《中南公路工程》上,承认“该桥符合设计要求,能安全通车,且有一定潜力。”

省里终于同意石江桥按吴琦瑛的设计方案施工。

地处雪峰山腹地的桐山乡,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人们早就盼望着汽车进山,可是花了几年工夫修建成的公路,却因河流所阻,汽车总进山不来。1980年,乡政府决定为民办件实事,修建一座公路桥梁,特请省某单位进行了勘测设计,计划修一座五拱、长146.4米的石拱桥,需要4000多方石料和大量河沙,都得靠民工从20里外的的山门镇运回,花工多,造价高,预算资金40余万元。一时哪能筹措得那么多的钱,大桥便搁下来了。消息传到吴琦瑛耳朵里,他立即察看了现场,来了个特别的“冒险”举动,主动找到了公社党委负责人说:

“我经过实地勘察,觉得若是把桥址下移120米,就可以不修那座小桥和少修370米长的公路,若是再把桥型改为单室箱型拱桥,不仅会大大减少石方,且能就地取材,造价只要原预算的三分之一就够了,不知你们相不相信我。”

此时吴琦瑛已在洞口小有名气了,如今自己找上门来,是烧香拜佛求之不得的事,只求尽快拿出设计,早早动工,让山民们早一天摆脱肩挑背驮的痛苦。

正好这时,吴琦瑛收到组织上安排他去宁乡灰汤疗养院治病的通知,于是,他便把设计任务带到了疗养院。

单室箱型拱桥这种桥型,他是前不久才从一份资料导报上看到的,当时国内还只有浙江搞了一座,两孔92米,全机械化施工,而桐山乡要修建的这座龙井桥,净跨70米,中间根本无法下墩,又没有机械化施工,到底行不行呢?于是吴琦瑛又钻进繁琐、枯燥的数字堆了。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本来已经有了不少的先进计算设备,可那不是属于只有初中文凭的土工程师所有的,他还得靠笔——钢笔、铅笔、圆珠笔;靠纸——白纸、横格纸、厘米纸;靠算盘来完成他的任务,与数学打交道,枯燥乏味,最容易惹入疲劳,他的办公桌上,便经常摆放着一个个鲜红的干辣椒——他不会喝酒,也不会抽烟,可有这种特殊激素。每当疲劳的时候,他就嚼辣椒,强刺激,强兴奋,新桥型设计就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刺激素下设计出来了。

经有关部门批准,工程于8月破土动工。施工中,他不幸患了重病,每餐难吞二两米,可他却一步步艰难地爬上30多米高的拱架去检查工程质量,民工们见了,心疼地说:“吴工程师,你病成这样了,还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太危险了,我们一定按你的要求保证质量,你放心吧。”

吴琦瑛强打精神对民工们说:“你们对我的关心我很感谢,可是再痛苦也只能痛苦我一个人,若工程一旦失误,不仅会给许多人带来痛苦,也给我自己留下千古遗憾啊!”

工地食堂炊事员见他一天天地消瘦下去的躯体,非常痛心,特地做了碗蛋汤端到他的面前,他感慨万千,感激地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可蛋汤我不能一个人吃,我们同在工地,亲如兄弟,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把蛋汤倒进大锅里,接着说:“请大家放心,我是能够坚持下去的。”就这样,经过112天的拼搏,这座净跨70米的新型桥梁,就飞架在30多米高的峡谷中,比原设计节约资金288000元。此桥型后被推荐参加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技术座谈会,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平溪桥,是吴琦瑛五年之中修建的第十座桥,为我国目前石砌单波双曲拱桥中跨径最大的桥染。可谁知道,他在修筑这座桥梁时,冒了多大的风险,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

当上级有关部门批复的平溪江桥设计书再回到吴琦瑛手中时,特别强调要在桥中间下个墩,因为此种桥型87米长的在我国尚无先例。但是吴琦瑛通过实地考察,认为平溪江桥正处在古楼河和江口河的交叉口,水深流急,若在中间下墩,不仅要增加经费,且因两条河水时涨时退的不一致,承压力不匀,反而会给桥梁增添不安全的因素。为了使中间不下墩的设计方案准确无误,他曾搜集了全国百米左右跨度的桥染资料十余份,用了40多个日日夜夜,嚼碎了好几斤干红辣椒,画出了20多张图纸,对桥梁结构反复计算了七次,最后以大量科学、可靠的数据,取得了县委的支持,批准他按中间不下墩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谁知开工不久,省业务主管部门的一位权威因去怀化途经此地,当一上看到不按中间下墩的批复进行施工时,立即把吴琦瑛叫到身边,开口便厉声训斥道:

“叫你中间下墩不下墩,这样大跨度的桥梁你见过吗?”

吴琦瑛本想解释几句,可是 未待开口,那位权威接着说:

“跨度超过80米的桥,你没有资格设计,垮了你负不起责,你不要见了棺材才流泪!”

吴琦瑛干脆低下头,什么也不说了。他明白,如今有些当权的,总认为自己在万人之上,见人高一等,动不动就给下级训斥一顿,好象不如此,就不能显示他至高无尚的权威似的,这种时刻,千万顶撞不得半句,若不,他利用手中的权力,非致你于死地不可。

吴琦瑛的这种缩头乌龟法,不知何时从哪本兵书上学来的,果真生效。那权威在过足了训斥下级的权瘾之后,钻进柔软的轿车,泛起一路黄尘,走了。

经过几个月的拼搏,平溪江大桥终于建成了。老天爷似乎有意要对吴琦瑛进行一次考验,在大桥峻工还不到三个月的1979年6月27日,洞口县暴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平溪江几小时内,水位即陡涨了十几米,咆哮而下,山崩地裂,几人合抱的大树连根拔起,两岸的房屋几乎全遭扫荡,洪水夹杂着柴草、房屋、大树,直朝平溪江大桥冲来,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响。冲来的房梁、大树,猛撞在大桥的拱圈上折成两段,又插进小拱立柱间,上百立方米的木材以及屋架、柴草,横堵在大桥上方,大桥在颤抖,在震动。躲在两岸山上避难的人们都在为大桥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洪水过后,平溪江大桥仍巍然屹立在激流之上,经检查,整个大桥结构完好无损,连一丝裂缝也没有。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吴琦瑛的每次冒险总都是那么成功。

还是冒险

地球旋转到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此时的吴琦瑛,头上已经戴了好多顶桂冠——县交通局副局长,公路桥梁工程师,省桥梁学会理事,模范技术员,先进工作者,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先后写的25篇关于桥梁建筑的总结和简介,也已被交通部。中南地区以及省内一些公路桥梁杂志所刊载。接着来的还有科研奖、晋级……总之,名有了,利有了,地位也有了,论理可以轻轻松松过过安逸日子了。然而吴琦瑛生性是“不守本份”的,他说他仍然需要进取,需要拼搏,还要冒险。

转体施工建桥,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兴起的新工艺,具有机具设备简单,节约施工用材,不受洪水威胁,又不影响通航流筏等优点。从上级印发的《桥梁转体施工发展慨况》中得知,迄今还只有西德、奥地利、瑞士等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成了8座。国内近年引进了这种工艺,数贵州省鲤鱼塘大桥居全国之冠,跨径80米,单臂转体重1630吨。一心扑在桥梁建设上的冒险家吴琦瑛,又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适时,月溪乡洪溪村准备修建一座跨度为40米的桥,已经筹集资金3万多元,只等县里派去技术员施工。吴琦瑛想把这座桥揽下来,试一试转体新工艺。他妻子彭冬媛劝他说:“琦瑛,不是我要拖你的后腿,你一个初中生,今天能搞到这个地步,应该知足了,不要再去搞什么新花样了,若一旦有个什么差错,不仅前功尽弃,还落个臭名在人世,成了千古罪人,我们娘娘崽崽怎么过啊。”

妻子一席话,勾起了吴琦瑛无限惆怅和内疚的心情,往事又象录相带似的一幕幕映现在眼前……

1964年,这个出身贫农,高中毕业,又已当上民办教师的漂亮小姐,顶着重重压力,于寒假中背着父母与吴琦瑛结婚了。

当他们的第一孩子降生时,吴琦瑛被无端当成“阶级敌人”揪出来批斗,当正要株连到彭冬媛时,吴琦瑛痛苦地对她说:“小彭,是我害了你,现在你处境这样艰险,不晓得后果会怎么样,我们分手吧,你出身好,分手后,一定会有一个好前途,只要你能不丢弃孩子,我就感激不尽了。”

“不,琦瑛,你可千万别这样想,我彭冬媛绝不是那种朝秦暮楚的人,既然当初决定嫁给你,今后不管怎么样,也决不离开你……”说得两人抱头痛哭。

最后,彭冬媛被赶出了教师队伍,赶到了又穷又旱的洪茂乡云峰村吴琦瑛老家。

自吴琦瑛决定把毕生精力献给桥梁事业以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二十多天泡在桥梁工地上,“闲时”一个月回家去一、两天,忙时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住不上两、三天就又急急地走了,家里的柴米油盐菜问题,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通统压在彭冬媛一个人身上。竖在山坳上的两间土砖屋,每到刮风下雨时,屋当头,屋檐口的瓦片成燕子飞,水从瓦隙倒起进,满屋子都漏雨,娘娘崽崽抱一团,叫人见了实感凄凉,可是吴琦瑛无暇顾及,雨过天晴之后,只能是她彭冬媛请人修复;1974年冬,五岁的儿子劲松不小心一屁股坐在火盆里,烫得满屁股都是泡,孩子哭着叫爸爸,彭冬媛也急急给吴琦瑛挂电话,可吴琦瑛正在工地紧张施工,连回家看一看的时间都没有,又是她彭冬媛一个人背着孩子去医院打针、上药;那时全家五口,住在农村,全年人平口粮不到150公斤,而吴琦瑛每月的工资也才只39元,日子是够艰难的了,彭冬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能不跟人家做衣服,赚几个油盐钱,每餐不多的饭粒,她总是让儿女们先吃,然后剩下多少吃多少,常常是瓜菜充饥,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的她,真的成了皮包骨头了,可她却还时时惦记着吴琦瑛。吴琦瑛自染上顽固的银屑病、遍及头皮及全身后,理发师不愿为他理发,彭冬媛便学会理发,是吴琦瑛专人理发师,不管吴琦瑛在哪里施工,无论家庭事情多忙,第到需要理发的时间,吴琦瑛若不回家,她就必然会赶出工地一趟……

家庭、事业、孩子,哪一样不渗透着妻子的心血和汗水。现在,面对着妻子这真诚的劝说,吴琦瑛怎么回答呢?他搜索枯肠,找不出一句妥切的话来啊!他只有用心领会妻子这一片深情的嘱咐,用成功来感谢妻子这真诚的关怀。

经过152天的奋战,洪溪桥一次转体合扰成功,一个更大的“冒险”计划又在他心中产生了。

资水支流赧水河,早就计划着要修建一座桥梁,经多次选择桥址,只有石背乡的观音阁最理想。但因河段狭窄,水深流急,搭架造桥困难,一直拖延下来。洪溪桥转体施式成功以后,吴琦瑛便决定采用转体施工的办法来建造这座全长116米、净跨90米的桥梁。这么大的跨径,国内没有,国外也只有奥地利修了一座,净跨119米,但那全是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工人施的工,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靠农民用简陋的施工设备,到底行不行呢?固然,条件很重要,但在有志之士面前,在“冒险”家的眼里,条件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吴琦瑛回顾已经建成的十几座桥梁,如果把眼光注重在条件上,那简直是谈桥色变的。他决心:“冒险!”再“冒险”!!还是“冒险”!!!

他设法寻找和翻阅了国内外所有转体施工桥梁的资料……

目前在国内拱桥转体施工的工艺,一是利用摩擦系数很小的一种塑料王与镀络钢板做滑道以钢丝绳张扣拱肋来实现转体;二是通过轴心承受转体重量,结构本身张扣拱肋,以钢滚轮起平衡保险作用来实现转体。吴琦瑛对两种工艺反复进行了分析,比较,觉得后者利用结构本身的主筋锚入桥台起张扣作用,工艺简单,便于施工,也比较适合自己的技术、资金、机具,材料等实际情况。

施工工艺确定下来以后,但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合理桥型呢?吴琦瑛对国内目前应用的双曲拱、箱型桥、桁架拱、钢架拱、板拉拱、斜张桥等多种桥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具有柔性推力拱和钢性梁的上承式很有适应性,它结构跨越能力大,构造简单,杆件少,受力明确,施工简便,节约材料,与转体施工配合,必将取得满意的经济效果。

经过十几个月的精心施工,大桥于1985提11月20日正式合拢了。这天,来自省、地、县的各级领导,来自广东、江西、山东等省的同行,和来自县内数以万计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把大桥两端的河岸围得密不透风,比过去看大戏还要热闹。他妻子彭冬媛和10岁的湛虹早已来到工地,她深情地对吴琦瑛说:“我昨夜一夜打不稳瞌睡,不知为什么,我盼望的是这一天,可害怕的也是这一天。”此时的吴琦瑛,也不知怎的,心里头好像感到有无数只鹿在撞似的,怦怦直跳,极度紧张,本来专程从省城赶来为他压阵的省交通厅科研所陈科昌副总工程师,曾一再问过他有没有把握,需不需要试转?他都信心十足地回答了陈总,不需要试转,可事到临头,却为何心里又这么不平静呢?原来是他听说,曾用转体施工的江西省杨林河桥,刚一转动,上转盘开裂;贵州省的鲤鱼塘桥,才一起吊,平衡墙就裂缝了,都得返工重来。而杨村桥的转体总重才440吨,鲤鱼塘桥的转体总重也只1630吨。转不转得动呢?一转会不会出现裂缝?或者还会出现什么意外的问题么?这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啊!

9时许,北岸半拱象巨臂一样缓缓向河心移动,在按照设计转体105。以后,再让南岸半拱桥转体93。,下午5点一刻,这座总重为3332吨的大桥,按照预定时间一次合拢成功。横空架起了一道彩虹。此时,炮声隆隆,欢声雷动,郝水河沸腾了。

座谈会上,同行的专家们向吴琦瑛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吴工,听说你修的这十多座桥,都是没有专业施工队伍的,全靠农民,一桥一换,可为何十年来又从未出现过工伤和质量事故呢?”

“吴工,据我们得知,国内现已搞好的几座转体施工桥,大都在转体中出现了裂缝,可你搞的这两座,却为什么又没发生裂缝呢?”

“吴工,你能说说你今后的打算吗?”

“……?”

吴琦瑛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他付出的辛勤劳动。十余年来,他11次被省、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先后14次当选为省、市、县的党代表和人大代表,1987年10月,还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赴京参加了盛会;1986年5月,邵阳市政府授予他“市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7月,国家交通部授予他“全国交通系统双文明标兵”称号;1989年5月,湖南省政府又授予他“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年10月,国务院又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1988年,他还被晋升为桥梁高级工程师。

十多年来,先后有山东、辽宁、西藏、广东、江西等省内外1134人到洞口参观学习他修建的桥梁,有232个单位向他索取了368份技术资料,他还5次应邀亲临省内外建桥工地出场传授技术和帮助设计……

现在他已逾“知天命”之年,又拖着因建桥带来的顽疾,是应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然而当有人问到他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时,他却诙谐地说:“我嘛,这一生命运已经注定,恐怕将会继续沿着冒险的道路,一直走至到去马克思那里报到的那一天。”


©lalalla,© 1999-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2134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