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撒到地里,就能长出一棵庄稼。但也有这样的情况:种子撒在地里,幼苗出土却有先有后,有的甚至出不来苗。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种子播到地里,能否出苗和出苗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种子本身的生命力;一是外界条件。
有无适当的水分、温度、空气,是种子能否萌芽的外界条件。水所以是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之一,是因为种子里的酵素通过水的作用,才能使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供给胚呼吸、发芽。同时也只有水,才能将种皮浸软,便于幼芽、幼根穿破伸长。
不同的种子,所需的水分多寡不等。一些作物种子,在发芽时所需的水分(与种子的干重相比)如下:亚麻——百分之三十;水稻——百分之四十;小麦——百分之四十五;豌豆——百分之一百零七。它们需水量的多少说明,含脂肪多的种子需水最少,含淀粉多的种子需水次之,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最多。
不同作物对播种的温度要求也不一样。高粱、玉米、大豆、谷子等,环境温度在摄氏七、八度发芽,播种层地温稳定在十二度可以播种。土豆(马铃薯)等,发芽的环境温度不需过高,只需四、五度,播种层地温稳定在六度,即可播种。水稻、棉花等作物,发芽的环境温度稍高,地温稳定到摄氏十二到十五度时才能播种。
空气也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之一。种子吸足水分,在适当的温度下,就要产生呼吸作用。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和胚乳或子叶中的养料化合,养料才溶于水,供胚吸收利用。各种作物种子在发芽时对空气的要求也不一样。大豆、棉花在发芽时需要大量氧气,因此播种时土壤要疏松;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是依靠它外壳内所藏的一点空气,因此就是将它浸在水中也会发芽。
了解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外界条件,人们在播种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土壤过于干燥,就及时灌水抗旱;如土壤水分过多,妨碍空气流通,就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种子缺少氧气而闷死。在疏松的地里播种,应将碎土稍加压紧,使种子和土壤密切结合,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为了使种子萌发有适当温度,就必须抓住季节,适时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