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的形态

水的三态

水象孙悟空,它的脸谱和衣着可以瞬息万变。夏季常常浓云密布,突然降下一场瓢泼大雨;或者沉雷滚滚,乌云乱翻,酿成一场雹灾。秋天,水会变成晶莹可爱的露珠,一夜之间撒满树枝草地。初冬的清晨,它又会变做银色的白霜铺在屋顶。冬季到来,河湖冻结,流水变成坚冰。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坚冰又变成流水。。。。

尽管水的脸谱衣着纷纭变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的基本形态却只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的三态”。

水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都有固定的说法。比如,把一壶固态的冰放在火炉上,过一会儿,冰慢慢地变成了液态的水,这个变化叫融解。再烧一会儿,水开了,变成水汽冒了出来,这个变化叫蒸发。严寒的冬季,洗好衣服晾在屋外,尽管冻得直挺挺的,过了一会儿也干了,这是冰直接变成水汽悄悄地跑掉了,这种现象叫升华。

相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变成水滴,这个由气态向液态的转变叫凝结。如果气温低于零度,水汽可以直接变成固态,这叫做凝华。冬天的雪就是这样形成的。冬季江河封冻,液态的水又变成固态的冰,这叫做凝固。

实际上,蒸发和凝结,凝华和升华,凝固和融解,这一系列的自然现象随时都在进行着。时而大朵的云彩淡装素抹,隐身而去;时而凝成雨雪,露出原形。一夜之间会露满原野,或霜铺大堆;太阳一出就消声匿迹,无影无踪。。。。。

水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这些出色的表演,曾经引起许多人的无穷赞叹!然而,水的一切变换都是在温度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如果把水比作台上蹦蹦跳跳的木偶,温度却象台下紧张操纵的木偶演员。

当然,大自然是非常复杂的,水的三态变化除了受温度的影响以外,往往还和其它条件有关系。冰水之间融解和凝固是比较筒单的,在一般情况下,低于零度,水就会凝固成冰;高于零度,冰就会融解成水。怛是水面蒸发或冰面升华就有点复杂了。虽然蒸发和升华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不过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的。此外,还和风的大小,空气的干燥程度有关。

在赤日炎炎的麦收季节,空气十分干燥,洗了衣服晾在外边很快就干。如果有点风干得会更快。相反,在潮湿的阴天晾衣服就干得很慢,甚至几天都干不了。

由此看来,潮湿空气对水的蒸发或冰的升华速度影响很大。如果空气过分潮湿,蒸发和升华就会立即停止。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水或凝华成冰。这说明,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该是有限度的,并不象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还是温度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一立方米体积的空气里,水汽的最大含量是固定的,这就是水汽的饱合量&就象火车的每节车厢,都规定载运旅客的定员数那样。不过,空气中水汽饱合量不象车廂定员那样多少不变,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降有显著的增加或减少。

例如,气温在0℃时,一立方米的空气中水汽的饱合量是4.84克;在20℃时就增至7.12;如果气温升到38℃,饱合量就增至45.746克。相当于零度时的九倍多。

正是因为气温略有变化,水汽的饱合量就成倍地变化.这就使空气里的水汽对温度特别敏感。太阳一出,气温稍有升高,那寒霜晨雾一扫而光。天气一凉,空气中的水汽就原形毕露,凝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形成各种各样的云彩,织成云绵天衣,接着可能洒下一场绵绵细雨,也许酿成大雨倾盆。在寒冷的冬季,也许纷纷扬扬,飘下一场瑞雪。

碧空彩云

对事物形象的观察,莫过画家那双敏锐的眼睛。万里长空中多变的彩云,在画家的笔下常常被精练地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乎平的云层,用直线描绘i另一种是块块的云朵,用曲线勾抹。

其实,云形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有高、有低、有厚、有薄。有的象宝塔林立,凌空而起;有的象峰峦起伏,高接天际;有时风疾云浦,如万马奔腾;有时月夜轻云,显得格外括静……

云的形状这样复杂,如果照画家的概括,未免太简单了。于是,气象学家把云的形状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空中的云,有的象一层天幕,均匀地布满天际广叫做层状云;有的成堆、成块,明显地分出孤立的个体排列在天空,叫做积状云;还有的看上去象拋入高空的丝绢,纤细透明,叫纤维状云。这三种基本云形在不同的高度彼此交错重叠,互相演变,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云。

夏季的午后,我们常常看到,万里晴空出现一朵朵白云。这种云朵的底部大多是平直的,顶部象随便堆积的棉花一样。云朵在斜阳的照射下,周围象是镶上一圈耀眼的银边,光芒四射,煞是好看。这种云叫晴天积云。

晴天积云是地面空气受热,水汽便随之强烈上升形成的。如果上升气流非常强烈,云朵的顶部剧烈翻腾,冲上高空,颜色会由白变黑,顶部象是戴上一顶铁砧形的丝绒帽子。积云发展到这个阶段就不再是积云,应该叫积雨云了。

积云和积雨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垂直上升,直插高空,气温骤然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迅逮凝成微小的永滴形成的,所以叫直展云系。

离地面最低的云首推层云。它最高不过一、二千米,底部几乎和地面连在一起。常说“低雾高云”,意思是低则为雾,高则为云。有时皁晨大雾弥漫,稍迟,地面雾气消散,变成阴天。灰白色的云幕布满全天,这就是贴近地面的层云。这种云最多只能下点毛毛雨。

雨层云是以降水为特长的,降水的时间长,面积大。它和层云的面貌大不相同,除了厚度大,颜色深以外,它比层云高过一层。也就是说,它脚踏层云,头顶可达六千公尺的高度。

如果在均匀的灰色云幕上点缀着一个个轮廓鲜明,颜色灰暗的云块,这就是层积云。它的高度不过两三千米。它既不象晴天积云那样鲜艳疏落,也不象雨层云那样布满全天。

层云、层积云和雨层云高度较低多在两三千米以下。云体都是微小的水滴,所以它们统称低云系。

高层云颜色灰白,常常布满全天。它是一层比较薄的云幕。透过这层云幕看太阳或月亮,就象隔着一层毛玻璃似的。它和雨层云相比,髙度大厚度薄,并且云底整齐干净,不象雨层云总是挂着一块块散乱的云絮。所以高层云有如西装笔挺,而雨层云则是衣着褴褛。

高积云常常是由个体不大的云块,成群成行或成波浪状排列而成的云层。有的象草原上的羊群,有的象海滩上的沙纹,有的象巨大的灰白色豆荚横卧蓝天,也有的象散乱的棉絮飞上碧空。有时透过高积云看太阳或月亮,会发现它们的周围套着一个漂亮的华环,叫做日华或月华。华环的里圈呈青白色,向外是黄色,最外沿是红色。这是高积云的一个标志。

高层云和高积云虽然都有一个“高”字,但因它们的高度不过三、四千米,所以都属中云系。

不论是直展云系、低云系和中云系,云体基本上是由液体云滴组成的。但是,六千米以上的高云系就完全不同了,它们全是由冰晶构成的纤维状的云。

卷云是云族中最高的一种云,它的纤维状特征也最显著。它的形象非常特殊,有的象斜挂在天幕上的一缕缕长丝,有的象羽毛飘在辽远的高空。由于云量极少,冰粒细小,所以它不影晌日月光芒的照射。

卷层云的纤维状特征不明显,是一种薄得象丝绢一样的乳白色云幕。它的突出特征是在日月周围能生成风圈,也就是日晕或月晕。

卷积云是白色的小云片。它们彼此孤立象一片片鱼鳞,有秩序地排列在蓝天上。'因此,人们把出现卷积云的天空叫做“鱼鳞天”。

 

以上对十种云的形象简单地勾画了广下,实际上,风云变幻,何止十种!这只不;过是水在空中的粗辂概貌。

 

瑞雪银花

在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春天,盛开的鮮花显《攀更富有活力。不分瓣的筒形花,形态逼真的蝶形花,四瓣平伸的十宇花,梅花一样的五瓣花,花瓣丛簇的球形花,花冠肥大的盆形花……

然而,不论是烂熳的山花,还是园中花卉,六瓣花却是比较少见的。可是,在严冬寒风中飘扬的瑞雪,却都是六瓣的“银花”。

“雪花飞六出”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佳句。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韩诗外传》也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可见我国人民对雪的研究,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卓有成绩了。不仅注意雪景、雪情,而且对雪花的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虽然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雪花又多得铺天盖地,但是却没有彼此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雪花。

尽管雪花千差万别,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分成几大类。按照国际雪冰委员会的分法,可以分做雪片、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车轮状雪晶和不规则雪晶等七种。其中雪片和柱状雪晶是基本形态,其余五种都是由这两种形态变化形成的。

为什么雪花总是六角形呢?我们知道,雪花是由倒此雪花的形状是由水汽凝华结晶的特点决定的。

水汽凝华结晶时,是沿着四个轴的方向进行的。其中三个轴互相交叉在一个平面上,长度相等,相临两轴向的夹角都是60度。科学家把这三个轴叫辅铀。它们所在的平面称做主面。另外一个轴——主轴通过这三个轴的交点,并且主面垂直。

由于主轴和辅轴长短的不同,就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要是主轴很短,辅轴很长,就构成雪片或雪花;如果辅袖很短,主轴很长,就构成柱状雪晶。

雪晶在生长过程中,辅轴和主轴在位置上相比,主轴深居中心,辅轴却显得锋芒外露。如果空气中水汽较多,水分子拥向雪晶,那辅轴顶端的六个顶角便首当其冲,水汽就会迅速地在顶角上凝华结晶。这时顶角上又会生枝长杈,这些枝杈长到一定程度,又会钻枝分杈。分出的枝杈总是和母杈保持60度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六角形的雪花。

假若空中的水汽很少,雪晶就会发生升华现象。那些锋芒外露的辅轴点,当然会先受其害。枝权再次升华,变成水汽向中央部位靠拢,中央钵位就会继续凝华结晶,沿主轴方向不断增长。六角[形的雪花就会逐渐变成六棱状的柱状雪晶。.

雪晶的三根辅轴在一般条件下是等长的。但是在湿度较大,温度较高(-5)的情况下,雪晶的某一条辅轴的顶角会突然崎形发展,长成冰针。无数的冰针弥漫在晴朗的寒空里,象宝石一样,闪烁着动人的光彩。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宝石尘。

形形色色的雪花晶体,在克服了空气的浮力,姗嫩飘落的过程中,形态仍然不断地变化。假如气罈接近0℃,雪的晶体就会粘合在一起,形成漫夭的鹅毛大雪。

人们常用雪来形容洁白无瑕,这是非常赂切的。但是雪却有时脱去洁白的素装,披上彩色的罩衣。例如,我国天山附近降过黄雪;珠穆朗玛峰上见过红雪;苏格兰还发现过黑雪。一向喜欢银装素裹的皑皑白雪,为什么一反常态,突然穿黄披红乔装打扮呢?经过科学考察证明,原来黄色是被附近的沙漠泛起的黄尘涂上的;红色是被细小的红藻染成的;黑色却是被粘在雪花上的煤烟沫上的,可见彩色都是雪的假象,洁白才是雪的本来面目。

海上玉山

 

极地海域,经常漂浮着十分壮观的冰山,有的洁白如玉,有的嫩绿晶莹。在阳光辉陝,碧海衬托下,宛如一座座拔海而起的玉山。

常见的泳山形状有两种:一种冰山顶部平如桌面,人们叫它桌状冰山,在南极附近最为常见•,另一种冰山瑕尖底大,大家称倣金字塔形冰山,在北极漂浮最多。

冰山高度一般有三层楼到十层楼那么高,但是也有的达到很大的高度。在南极的福克兰群岛附近,有人看见一座桌状冰山,水面以上就有450米。因为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还不到它整个体积的四分之一,所以这座浓山至少有1800米。

冰山的长度一般在1.5公里以上,宽度大约是它长度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有的冰山面积很大。大西洋上就曾发现过一座冰山,长达120公里,,宽约75公里。差不多有我国台湾省的四分之一那么大。这样巨大的冰块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它们的“老家”都在南极或北极。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就是它们的故乡。那里的冰雪堆成一个辽阔无垠的盾形冰盖。巨厚的冰层在重力的作用下,分别沿着山谷或洼地向大海缓慢地流去,这就是大陆冰川。冰川前部,象舌头—样伸入大海,这部分叫冰舌。如杲许多冰舌到达的地方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这些冰舌就会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海上冰原。它的边缘如刀砍斧剁一样整齐,高度可达因十多米,突兀峥嵘,象一座髙大的冰墙。这个海上冰原就叫做冰障。

冰舌和冰障不断向海中延伸,能够长达几百公里,形成特洙的“冰半岛”。这些浮在海上的“冰半岛”,基底毕竟不牢,而且越长就越经不起风浪的袭击或潮水涨落的动荡,往往在特大浪潮的摇撼下,嘎拉一声震天巨晌,“冰半岛”拦腰断裂,随海水漂去。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冰山。

冰山刚刚离开冰半岛”的时候,冰层中充满着气泡,就象大理石一样的洁白。后来经过不断消融,会逐浙变成美丽的绿色。

巨大的冰山寿命是很长的,有的可以在海上漂浮好几年。南极形成的冰山最远可以漂流到南纬40°附近。

冰山不但寿命长,而且数量大。有人估计,南极冰盖每年约有一万四千多亿吨的冰块倾泻到海里,形成冰山。如按世界人口为四十亿计算,每人可以分得三百五十吨冰。在北半球每年形成的冰山约16000个,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从格陵兰冰盖崩解而成的。这些冰山慢慢向南漂移,大部分漂向大西洋西部,每年约有四百座冰山经过纽芬兰,对轮船通航造成很大的烕胁。在一八七〇年至一八九O年间,就有十四艘轮船和冰山相撞丽沉没,还有四十余艘被冰山撞伤。

最悲惨的一次事件发生在一九一二年,一艘崭新的客轮“铁塔尼"号,它首次出航就和冰山遭遇而沉没了。此后,国际上在冰山出没的地方设立了观察哨,有效地避免了冰山撞船事故。但在一九五九年,丹麦海轮“汉斯•赫脱夫特”号还不幸撞在冰山上,造成船毁人亡。

冰园奇景

南极大陆的茫茫冰原,面积之大,堆积之厚,堪称冰川之最。相形之下,高山之巅的山岳冰州显得袼外渺小,微不足道。但是从外形上看„山岳冰川体态多变,构成一幅独特的冰园奇景;那盾形的大陆冰盖就显得过分呆板单调了。

高山的地形十分复杂,所以,冰川的形态变化很大大。有的状如树枝,有的貌似漏斗。有的气势磅礴,酷似凝固了的大海怒涛;有的静卧幽谷,宛如绵羊偃睡。尤其那冰塔林立,冰湖棋布,冰芽丛生,冰洞深遼,冰挢横空,冰井轰鸣的水晶林园,倍加引人入胜。

然而,领略冰峰雪岭的无限风光,却不象游颐和园那样轻松消闲,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攀上海拔近六千米的高山,才能“身临其境”。我们还是听听登山运动员的生动描述,间接欣赏一下冰园奇景吧!

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沿绒布河向上,攀到五千七百米时,突然发现山谷中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冰塔。这就是世界罕见的中绒布冰川的冰塔群。一座座蔚蓝色的冰塔成群结队地连成一片。有的雄伟耸立,高达三、四十米,象西安著名的大小雁塔;有的却小巧玲珑,高不过膝,象玉雕的笋芽。在参差错落的冰塔之间,由于融化和再凝结的作甩,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冰面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湖光塔影,绚丽夺目,美不胜收。

另外,在这本晶般的塔林湖畔,还有许多奇异皈“水晶”建筑如高大整齐的冰墙,各种形状的冰桌,上大下小的冰蘑菇,突然隆起的冰鼓丘……

在这些魅人的艺术珍品中行进,还可以听到冰下淙淙的水流声,以灰响亮清脆的冰裂声。这更增加了天然艺术馆的生气。

塔林无限美,冰洞更诱人。东海水下的龙宫谁也没有见过,这万仞高山上的冰洞倒真有点象传说中的水晶宫。洞壁晶莹透亮,并且饰有美丽的花纹。洞中冰笋林立,洞顶悬挂着冰钟乳。粗细不等的冰柱象一排排盘龙玉柱,矗立在“水晶宫”的“大厅”里。

冰洞常常彼此相通,洞中有洞。冰桐的上端常和狭小的冰隧道相连。冰隧道的出口,常有冰漏斗或冰井。

在暑热来临的夏天,冰漏斗是屡见不鲜的。它是由冰川表面融化的水,沿着冰裂缝的交叉点渗漏,逐渐融蚀形成的。如果水量很大,就会把冰漏斗融成直通冰层底部的冰井。在天山卡拉格玉勒冰川的冰舌上,曾发现过大冰井。在十公里以外傲地方,就听见沉重的轰鸣。循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口直径约五米的大冰井。它正处在一个冰面河的河口上。大量的河水涌入井口,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优美动人的冰园奇景,是不断运动着的冰川,在太阳的照射下差别消融的结果。所以,冰园的全部珍.品,都是大自然的:精工巧作。誉为世界屋脊的我画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直插云天的大山,山廣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冰川。冰川下部普遍被大自然加工成无数的冰词。所以,我国人民欣赏冰园奇景,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这也可以叫做得天独厚吧!

雾海银树

 

寒凝原野的严冬,在雾气弥漫的清晨,树木枝条的迎风面上,往往粘满了,白莺茸的冰花。待雾气渐渐消散,蓝天慢慢绽开的时刻,一幅清新幽雅的图景便展现在人们面前:薄雾蓝天,银树遍野,不同外形的建筑物隐现其间……这就是雾淞构成的美景。

雾淞也叫树挂。它可以分为两种,就是粒状雾淞和晶状雾淞。

粒状雾淞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它是由过冷却雾滴凝结形成的。把粒状雾淞放在显微镜下魈察,就会发现它们是冻结在一起的无数个小冰珠,而这些小泳珠都是圆圆的小冰球。这是因为,过冷却雾滴是一个个球形的小水滴,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在刚刚接触物体的一瞬间,就立即直接地冻结在那里,因而保持了雾滴原来的圆球形状3

晶状雾淞是一种雪白的毛茸茸的冰晶。它凝结在物体的迎风面上,样子很象一簇簇倒立的银针,也有时象直立的雪片。晶状雾淞是在有过冷却雾滴的天气里,由水汽凝华生成的。

在冰水共存的条件下,空气对冰面来说,水汽已经是过饱合了;可是对水面来说,可能没有达到饱合。换句话说,冰面要求的饱合水汽量水面低。这样,雾滴就要蒸发,蒸发的水汽就会很快地在冰面上凝华。这种情形在零下12℃时最为显著。这样持续地进行,就使雾滴不断地消失,雾淞晶体逐渐地增大。

由于较大的风容易使雾滴碰撞物体,直接冻结在上面;微弱的风适宜让雾滴蒸发,促使冰晶生长,所以在过冷却雾中,风速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粒状雾淞,风速很小甚至无风的时候出现晶状雾淑。

晶莹可爱的雾漱有时并不可爱,当它和雨淞合起伙来就要酿成巨大的祸害。

雾淞是过冷却雾滴形成的,雨淞则是过冷却雨滴形成的。过冷却雨滴遇到物体,很快就变成透明的冰层,象是给物体披上了坚硬的盔甲,所以有的地方把雨淞叫做冰甲。飞机最怕它,因为机翼前缘如杲结了冰,就会改变外形,使升力不足,发生失速现象。必须用碎冰设备及时除掉,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雨淞和雾淞有时在电线上结成直径达几百毫米的冰,这就是电线积冰现象。它不但增加了电线的重量,而且扩大了受风面积。它可以使电线拉断,电杆倒伏。

一九五四年,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城市,发生了一次电线积冰现象。冰的平均厚度只有7.5毫米,就使城区附近的六十多根电杆被压倒。

在纬度较高或地势较高的地区,积冰现象更容易发生,并且可以达到很大的规模。如1930年十二月,苏联欧洲部分发生了一次电线积冰。单是在它西南部的铁路线上,就有四千多根电杆被损坏,有五千多根电杆被压倒。另外,在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苏联的土耳斯克省发生的一次电线积冰,使输电网和电讯联络中断了五至十天。

当然,灾害性的电线积冰现象是不多见的。因为只有在冰多风大的情况下,才会超过电线负荷。如果电线仅仅挂上一层白霜似的雾液,这不但无害,反而会便遍野银树的幽雅图景真的构成“一丝银线横天际,万颗明珠遍地洒”的意境。尽管灾害稀有,在高寒地区架设电线时,还是尽量使线路通过背风的山腰地带或采取其它技术措施,以避免电线积冰带来的危害。